??(三)苯溴馬隆
??1. 藥品分類:降尿酸藥。
??2. 用藥目的:用于痛風性關節炎間歇期及痛風結節腫等的二線用藥。
??3. 禁忌證:禁用于對本品中任何成分過敏者,嚴重肝損傷患者,CKD 4~5期及腎結石患者,妊娠期、有可能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4. 不良反應及處理:惡心、腹部不適、腎結石、腎絞痛、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不常見;少見發熱、皮疹、肝腎功能損害等則更為少見。注意大量飲水,防止腎結 石的發生;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及血尿酸,必須在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癥狀控制后使用。用藥期間出現持續性腹瀉,應立即停藥;若出現痛風發作,建議將所用藥量減 半,必要時服用秋水仙堿或NSAIDs。
??5. 劑型和規格:片劑,50 mg/片;膠囊,50 mg/粒。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及14歲以上青少年:初始劑量口服25 mg/d,2~4周后血尿酸水平未達標者,增加25 mg/d,最大劑量為100 mg/d,宜餐后服用。根據尿液pH值決定是否口服碳酸氫鈉。
??(2)兒童:對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研究,故不推薦兒童使用。
??(3)特殊人群:老年人減量使用,慢性肝病者慎用,轉氨酶超過正常值2倍時須停藥;腎功能不全患者須減量或延長給藥間隔,eGFR 35~49 ml·min-1·(1.73 m2)-1時最大劑量0.5 mg/d;CKD 4~5期或透析患者禁用。
??7. 藥物代謝動力學:本品口服吸收好,本品100 mg口服達峰時間是6 h,蛋白結合率為99%,半衰期為12~13 h,經肝臟代謝,主要以原形藥、單一鹵化物、完全的拓鹵化物從尿液、糞便及膽汁排泄。
??8. 藥物相互作用:本品促尿酸排泄作用可因水楊酸鹽和吡嗪酰胺等的拮抗而減弱;可增強口服抗凝藥、吲哚美辛、萘普生等的作用,合用應減少后者劑量。
??(四)秋水仙堿
??1. 藥品分類:抗炎鎮痛藥物。
??2. 用藥目的:用于急性期痛風性關節炎、短期預防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為痛風急性發作一線用藥。
??3. 禁忌證: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對本品過敏者,對骨髓增生低下及肝腎功能不全者。
??4. 不良反應及處理:常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應減少用量,嚴重者立即停藥。藥物過量也可以引起嚴重腹瀉、胃腸道出血、皮疹和肝腎損害,用藥期間定期檢查 肝腎功能;少見周圍神經炎、肌病、脫發、精子生成受抑制、休克、血尿、抽搐及意識障礙,多見于靜脈用藥及老年人;長期應用有導致骨髓抑制的可能,應定期監 測血常規。
??5. 劑型和規格:片劑,0.5 mg/片、1.0 mg/片。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口服。
??①急性期:起始負荷劑量為 1.0 mg口服,1 h后追加 0.5 mg,12 h后按照 0.5 mg/次、1~2次/d至癥狀完全緩解。
??②預防痛風發作:0.5 mg/次、1~2次/d,療程3~6個月,若出現不良反應應隨時停藥。
??(2)兒童:尚不明確。
??(3)特殊人群:老年人應減量。骨髓造血功能不全,嚴重心臟病、腎功能不全及胃腸道疾病患者慎用。女性服藥及停藥以后數周內不能懷孕。腎功能不全者需酌情減量或延長給藥間隔,eGFR<10 ml·min-1·(1.73 m2)-1或透析患者禁用。
??7. 藥物代謝動力學:口服后胃腸道迅速吸收,蛋白結合率僅為10%~34%,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為0.5~2.0 h。本品在肝臟代謝,經膽汁和腎臟(10%~20%)排泄,肝病患者經腎臟排泄增加。
??8. 藥物相互作用:秋水仙堿可導致可逆性的維生素 B12吸收不良;使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增效,擬交感神經藥的反應性加強;降低口服抗凝藥、降壓藥的作用,合用時調整劑量。
??(五)依托考昔
??1.藥品分類:NSAIDs。
??2. 用藥目的:通過抑制COX-2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治療患者痛風發作時的急性疼痛。
??3.禁忌證:禁用于既往對依托考昔產生超敏反應者,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過敏或誘發哮喘者及對本品過敏者,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 或既往曾復發出血/潰瘍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紐約心功能分級Ⅱ~Ⅳ級),確診缺血性心臟病,外周動脈疾病或腦血管病(包括近期進行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或血管成形術的患者)。
??4.不良反應:常見惡心、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感染(如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神經系統異常(如頭暈、頭痛)、血管異常(高血壓等)、外周水腫、糖尿病、焦慮抑郁等。
??5.劑型和規格:片劑,30 mg/片、60 mg/片、90 mg/片、120 mg/片。
??6.用法和用量:
??(1)成人:急性期治療,推薦劑量為120 mg/次、1次/d,療程不超過8 d。
??(2)兒童:不推薦使用。
??(3)特殊人群:CKD 4~5期的患者不推薦使用本品。妊娠期前6個月只有當獲益大于潛在風險才考慮使用。老年人不需要調整劑量。
??7. 藥物代謝動力學:生物利用度100%,空腹120 mg可1 h達峰,7 d達穩態,半衰期大約為22 h,在組織中廣泛分布,蛋白結合率92%。它主要經由肝臟CYP代謝。
??8. 藥物相互作用:CYP2C9誘導劑(如利福平)可降低其療效;使用華法林或其他抗凝藥及使用鋰制劑患者,聯用或停用NSAIDs時需監測抗凝血作用或鋰制 劑血藥濃度;NSAIDs會減弱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的抗高血壓作用;當本品使用劑 量>90 mg/d并與甲氨蝶呤合用時,應考慮檢測甲氨蝶呤相關毒性反應,與雌激素藥品合用會增加雌激素的濃度并增加不良事件風險。
??(六)雙氯芬酸鈉
??1. 藥品分類:NSAIDs。
??2. 用藥目的: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治療痛風發作時的急性疼痛。
??3. 禁忌證:禁用于對本品或同類藥品有過敏史、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肝功能衰竭的患者,CKD 4~5期患者,妊娠后3個月,以及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圍手術期疼痛的治療。
??4. 不良反應及處理:常見上腹部疼痛以及惡心、嘔吐、腹瀉、腹部痙攣、消化不良、腹部脹氣、畏食、頭痛、頭暈、眩暈、血清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及丙氨酸轉 氨酶(ALT)升高、皮疹。罕見白細胞計數或血小板減少,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反應以及水腫、血壓升高、嗜睡、失眠、驚厥、精神行為障礙、抑郁;胃腸 道潰瘍、出血、穿孔和出血性腹瀉;哮喘;腎功能不全。需要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5. 劑型和規格:腸溶片,25 mg/片;緩釋片,75 mg/片、100 mg/片;緩釋膠囊,50 mg/粒、100 mg/粒。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口服,100~150 mg/d,一日最大劑量為150 mg。癥狀較輕者及14歲以上兒童劑量為75~100mg/d,分2~3次服用。
??(2)特殊人群:老年患者一般無需調整劑量;肝、腎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7. 藥物代謝動力學: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9.7%,消除半衰期為1~2 h。60% 經腎隨尿排出,不足1%以原型排泄。剩余部分以代謝物通過膽汁從糞便排出。
??8. 藥物相互作用:CYP2C9抑制劑(如伏立康唑)可引起雙氯芬酸血漿濃度峰值及暴露量的顯著升高。與鋰制劑、地高辛可提高后者血漿水平。與對乙酰氨基酚、 環孢素和他克莫司合用可增加腎臟毒副反應,與其他NSAIDs或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合用消化道潰瘍的發病率增高;與利尿劑或降高血壓藥合用可能 影響降壓效果;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加強抗凝藥及溶栓藥作用,增加出血風險;與二甲雙胍使用有代謝性酸中毒的個別報告,尤其對已有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可增加 降壓藥硝苯地平或維拉帕米血藥濃度;與已知引起高血鉀癥的藥物(保鉀利尿劑、他克莫司、環孢素等)合用,需要監測血清鉀水平;如患者需服用中或大劑量甲氨 蝶呤,應于24~48 h前停用。
??(七)塞來昔布
??1. 藥品分類:NSAIDs。
??2. 用藥目的:通過抑制COX-2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治療患者痛風發作時的急性疼痛。
??3. 禁忌證:禁用于對磺胺過敏者,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過敏或誘發哮喘者及對本品過敏者,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史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4. 不良反應及處理:長期應用常見胃腸脹氣、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咽炎、鼻竇炎;由于水鈉潴留出現的下肢水腫、頭痛、頭暈等;少見口炎、便秘、心悸、疲乏、 四肢麻木、肌肉痙攣、血壓升高;偶見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升高。因患者使用療程短,不良反應出現相對少。
??5. 劑型和規格:膠囊,0.1 g/粒、0.2 g/粒。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急性期治療:推薦劑量為400 mg/次、1次/d,療程不超過7 d。緩解期預防發作:推薦劑量100~200 mg/次、1次/d,療程3~6個月。
??(2)兒童:不推薦使用。
??(3)特殊人群:高齡、既往有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的患者應慎用;老年患者一般無需調整劑量,重度肝功能損害(Child-pugh Ⅱ級)每日推薦劑量應減少50%。不推薦在重度肝腎功能損害的患者中使用塞來昔布。
??7. 藥物代謝動力學:口服單劑量塞來昔布達峰時間是3 h,半衰期大約為 11 h,在組織中廣泛分布,高蛋白結合率97%。主要經由肝臟 CYP2C9 代謝,代謝產物為醇、相應的羧基酸和其葡糖苷酸結合物,少于3%以原型從尿和糞排泄。
??8. 藥物相互作用:CYP2C9抑制劑如氟康唑、扎魯司特、氟伐他汀能增加塞來昔布血藥濃度,CYP2C9誘導劑(如利福平)可降低其療效;使用華法林或其他 抗凝藥及使用鋰制劑患者,聯用或停用NSAIDs時需監測抗凝血作用或鋰制劑血藥濃度;NSAIDs會減弱ACEI或ARB的抗高血壓作用;抗酸藥降低其 吸收。
??(八)潑尼松
??1. 藥品分類:糖皮質激素。
??2. 用藥目的:主要用于嚴重急性痛風發作伴有較重全身癥狀,秋水仙堿、NSAIDs治療無效或使用受限的患者以及腎功能不全患者。
??3. 禁忌證:禁用于高血壓、血栓癥、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精神疾病、電解質代謝異常、心肌梗死、內臟手術及青光眼等患者,對本品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有過敏史患者,真菌和病毒感染者。
??4. 不良反應及處理:本品較大劑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性潰瘍和類柯興綜合征癥狀(如滿月臉、水牛背),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作用較強。并發感染為主要 不良反應,其他不良反應如水電解質紊亂(鈉潴留、鉀流失)、骨質疏松、失眠等,偶見類固醇肌病。若長期使用,需同時口服胃黏膜保護劑、鈣劑和鉀離子,并密 切關注心血管安全性并監測電解質。
??5. 劑型和規格:片劑,5 mg/片。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口服潑尼松0.5 mg·kg-1·d-1 連續用藥5~10 d停藥,或者0.5 mg·kg-1·d-1,用藥2~5 d后逐漸減量,總療程7~10 d。
??(2)兒童:因激素可能抑制患兒的生長和發育,長期使用須慎重。
??(3)特殊人群:用糖皮質激素易升高血壓,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使用易發生骨質疏松;妊娠期婦女使用可增加胎盤功能不全、新生兒體重減少或死 胎的發生率,動物試驗有致畸作用,應權衡利弊使用,哺乳期使用不應哺乳;結核病、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應用時,必須給予適當的抗感染治療;糖尿病、 骨質疏松癥、肝硬化、腎功能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因需要經肝代謝起效,肝功能不全者應用效果差。
??7. 藥物代謝動力學:需在肝內將 11 位酮基還原為 11 位羥基后顯藥理活性,半衰期為1 h。體內分布以肝中含量最高,在血中大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游離的和結合型代謝物自尿中排出,部分以原形排出,小部分可經乳汁排出。
??8. 藥物相互作用:NSAIDs可加強其致潰瘍作用;可增強對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與兩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劑合用,可加重低鉀血癥;與降糖藥如胰島素合用 應適當調整降糖藥劑量;甲狀腺激素可使其代謝清除率增加,應適當調整后者劑量;與強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黃毒性及心律失常發生;可增加異煙肼在肝臟代謝和 排泄,降低異煙肼的血藥濃度和療效。
??(九)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1. 藥品分類:糖皮質激素。
??2. 用藥目的:對秋水仙堿或NSAIDs不耐受、療效不佳或存在禁忌急性痛風發作患者抗炎治療。
??3. 禁忌證:禁用于全身真菌感染,對倍他米松或其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或本品中任一成分過敏的患者。
??4. 不良反應:同潑尼松。
??5. 劑型和規格:注射液,1 ml∶二丙酸倍他米松(以倍他米松計)5 mg與倍他米松磷酸酯二鈉(以倍他米松計)2 mg。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
??①肌內注射:全身給藥時,開始為1.00~2.00 ml,必要時可重復給藥,劑量及注射次數視病情和患者反應而定,避免長期使用。
??②關節內注射:局部注射劑量為0.25~2.00 ml(視關節大小或注射部位而定)。大關節(膝、髖、肩)用1.00~2.00 ml;中關節(肘、腕、踝)用0.50~1.00 ml;小關節(足、手、胸)用0.25~0.50 ml;避免短期內重復使用。
??(2)兒童:本品含有苯甲醇,禁止用于兒童肌肉注射。
??(3)特殊人群:缺乏老年患者用藥的研究資料;因缺乏妊娠期相關研究,應權衡藥物對母嬰利弊后妊娠期才使用本品并做好產后嬰兒的相關監護。哺乳期應考慮藥物對母親的重要性并作出停藥或停止哺乳的決定。
??7. 藥物代謝動力學:本品注射吸收后發揮局部和全身的治療作用。倍他米松磷酸鈉可溶于水,在組織中代謝為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微溶,吸收減慢,減輕癥狀作用持久。倍他米松半衰期為46~54 h,經肝臟代謝,主要與蛋白結合,肝病患者可出現清除率減慢。
??8. 藥物相互作用:與苯巴比妥、利福平、苯妥英或麻黃堿聯用可促進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代謝,從而降低其療效;與香豆素抗凝劑可增加或減弱抗凝作用,因此可能需要調整藥物劑量;可降低血水楊酸類藥物的濃度。
??(十)碳酸氫鈉
??1. 藥品分類:堿化尿液藥物。
??2. 用藥目的:適用于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癥和/或痛風患者。
??3. 禁忌證:對本品過敏或藥品性狀改變時禁用。
??4. 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為脹氣、胃腸道不適,長期應用需警惕鈉負荷過重及高血壓。
??5. 劑型和規格:片劑,0.5 g/片。
??6. 用法和用量:
??(1)成人:口服,起始劑量0.5~1.0 g/次、3次/d,與其他藥物相隔1~2 h服用。
??(2)兒童:每日1~10 mmol/kg,1 g碳酸氫鈉相當于12 mmol HCO3-。
??(3)特殊人群:老年人用藥尚未明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7. 藥物代謝動力學:以HCO3-形式由腎臟排泄或以CO2形式由肺排出體外。
??8. 藥物相互作用:可加速酸性藥物(如阿司匹林)的排泄;可降低胃蛋白酶的療效;增強在堿性尿液中發揮更好作用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