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 菌體為細長彎曲的桿菌,粗細不一,常一端或兩端膨大呈棒狀,故名為棒狀桿菌。直徑為0.3~0.8μm,排列不規則,呈柵欄狀、V字形或L字形;無莢膜,無鞭毛,不產生芽孢;革蘭染色呈陽性,用美藍或奈瑟染色后,菌體兩端或一端可見著色較深的異染顆粒,有鑒定意義。 致病物質: 白喉外毒素、索狀因子、K抗原。 所致疾病: 白喉棒狀桿菌最長侵犯的部位是咽、喉、氣管和鼻腔粘膜,也可侵犯眼結膜、陰道等處黏膜,甚至皮膚創口。根據主要病變部位,臨床上有咽白喉、鼻白喉、氣管白喉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