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京會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主編Andrew Marshall教授。雙方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的特點、趨勢及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白春禮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的基本情況以及在生物技術研發和轉移轉化方面的工作,建議《自然生物技術》雜志與我院主辦的《中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學報》等學術期刊密切合作,提高中國生物技術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顯示度。
Marshall教授稱這正是他此次來訪的目的。他說,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數量顯著增加,尤其是在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代謝組學、計算生物學、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領域。他希望有更多優秀的中國青年科學家積極向《自然生物技術》投稿并參與到該雜志的國際評審行列。
《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于1983年創刊,影響因子高達31,是國際生物技術領域重要的學術刊物之一。
9月22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食品精準營養與生命健康青年科學家沙龍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研發機構、企業、醫院等近30名食品營養健康領域青年科學家齊聚羊城,就“食品精準營養與......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團隊在《生物技術通報(英文)》(aBIOTECH)雜志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道了利用雙單倍體技術構建高純度二倍體馬鈴薯自交系的方法體系,為二倍體馬鈴薯......
【科技創新世界潮】近年來,一系列農作物生物技術取得突破,這些技術有望提高農作物產量,降低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幫助人們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好的營養,預示著一場新的“綠色革命”到來。高......
酶工程技術、生物轉化技術、優化復配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以及結構生物學技術等多種技術的使用,有望增加瀕危藥材代用品研究的成功率,研發出與天然瀕危藥材有效成分種類、組分、含量一致,療效等同的人工代用品。◎......
10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主要內容如下。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
2021年9月12日,由中國蛋白藥物質量聯盟、廣東省生物產業協會、廣州醫藥行業協會、廣州市儀器行業協會、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和振威國際會展集團主辦第6屆廣州國際生物技術大會暨展覽會(BTE2021)圓滿......
眾所周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給公共衛生體系造成了極大負擔,更直接影響了常見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我國公共安全管理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國新冠疫情取得了有效控制,......
宏觀環境?“十四五”規劃發布,確定基因及生物技術為戰略性科技攻關及新興產業地位2021年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發布,確定基因及生物技術為戰略性科技攻關及新興產業地位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正式發......
以下為科技部公告原文: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關于征集2021年度ICGEB聯合研究項目的通知各有關單位:受科技部委托,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作為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以下簡稱ICGEB)中國分中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