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1-20 10:39 原文鏈接: 白春禮:“百人計劃”二十年回顧與思考

       最近的二十年,是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二十年,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規模發展到世界第一,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我國科技跨越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1994年,中科院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二十年來,為我國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條適應我國國情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新途徑。

      A.搶抓機遇,先行探索,不拘一格廣攬海內外優秀人才

      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人才競爭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焦點。我國科技創新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但由于歷史原因,高層次人才年齡結構偏大,“人才斷層”現象日益凸顯。1994年,中科院研究員的平均年齡為55歲,“代際轉移”迫在眉睫。與此同時,20世紀80年代的“出國潮”導致大批優秀人才滯留海外,能否吸引他們回國成為我國人才隊伍持續發展的關鍵。

      時任中科院院長周光召指出,“現在的這一代青年是跨世紀的一代,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第三步戰略目標關鍵的一代”。中科院黨組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啟動了一系列加快優秀青年人才成長的政策和措施,并于1994年推出“百人計劃”,旨在到二十世紀末吸引百余名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的學術帶頭人。

      1994—1997年,“百人計劃”起步探索。在當時經費緊張、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中科院從事業費中擠出專款,給予每位入選者100萬元~2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并設立特殊津貼,適當提高人才待遇。在遴選過程中,堅持公開招聘、按需引進、擇優選拔,并通過定期檢查和考核等方式加強管理。面向海內外引進優秀青年人才,“百人計劃”尚屬首次,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前四批有近800位海內外學者申報,最終有146位入選。

      1998—2010年,“百人計劃”進入全面發展階段。1998年,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百人計劃”得到財政部專項經費支持,引才力度和規模進一步加大。為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按照時任院長路甬祥優化和調整“百人計劃”定位和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拓展內涵和形式,設立“引進國外杰出人才計劃”,引進全職回國工作的海外優秀人才;設立“海外知名學者”計劃,吸引短期來華工作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同時,設立國內“百人計劃”、項目“百人計劃”、自籌“百人計劃”等,逐步形成適應不同科研活動人才需求、引才引智相結合的人才計劃體系。

      2011年以來,“百人計劃”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根據國家人才政策的新要求和中科院實施“創新2020”的需要,“百人計劃”在政策和機制上繼續進行改革探索。取消對入選者族裔和國籍的限制,立志打造國際化人才隊伍;取消國內“百人計劃”的地域限制,加強對國內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將擇優支持評審工作交由研究所,確保人才引進與研究所發展需求緊密結合。

      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和發展,截至2013年年底,“百人計劃”共引進培養優秀人才2145人,入選時平均年齡約37歲。90%以上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主要來自歐美等科技發達國家,近1/3來自100所世界頂尖大學和59所世界著名科研機構。

      B.同心協力,精心耕耘,引進和培養跨世紀高水平隊伍

      “百人計劃”二十年,成果豐碩、效益顯著,得益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廣闊舞臺和發展空間,得益于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可謂欣逢盛世、恰逢其時。入選者們努力、敬業、甘于奉獻,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和創新成果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

      一批優秀人才成長為新世紀科技領軍人才和學術技術帶頭人。二十年間,“百人計劃”入選者(以下簡稱“百人”)里走出了28位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走出了524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培養了一大批擔任“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首席科學家或負責人。在湯森路透2014年公布的最近11年前1%高被引論文中,“百人”有24人,占全國的17.9%。“百人計劃”還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科技人才,如部分“百人”擔任了北大、清華等一流高校或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要領導職務。

      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和關鍵技術突破。在2005—2013年兩院院士評選出的92項年度國內十大科技進展中,“百人”有13項成果入選,占全國的14.1%。獲得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鐵基高溫超導項目研究團隊,5位主要完成人中有兩位是“百人”。IPS細胞全能性證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和中微子第三種震蕩模式發現等由“百人”領銜完成的重大原創成果,都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2008—2011年,在中科院發表的國際高水平論文前1%中,“百人”論文數占41%。

      促進創新隊伍結構的優化和新興交叉學科的前瞻布局。2004年,在“百人計劃”實施十年后,中科院研究員平均年齡下降到50歲以下,順利實現了人才隊伍的“代際轉移”。最近十年,中科院通過“百人計劃”,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進行前瞻布局,形成了一批優勢學科和新的增長點,如量子通信、干細胞、腦科學、超級計算等。同時,“百人”也給中科院的創新文化帶來新的理念,提升了國際化水平。

      對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的實施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作為我國最早啟動的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開啟了我國科技人才引進的先河,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改革探索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在“百人計劃”之后,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陸續啟動了一系列人才計劃,很多都借鑒和參考了“百人計劃”的經驗和做法。

      “百人計劃”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和探索實踐,有一些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并始終堅持。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立足創新實踐,以事業凝聚人,以環境吸引人,以合理的待遇激勵人,既為入選者提供啟動經費,幫助組建科研團隊,也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二是堅持高標準和按需引進。明確引進人才的遴選標準和崗位要求,建立嚴格規范的專家評審機制和公示制度,始終保持“百人計劃”的良好品牌和聲譽。三是堅持遵循規律、與時俱進。根據引進人才的特點,不斷探索改進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人才支持政策和評價模式。四是充分發揮院所兩級積極性。建立“所自主決策,院擇優支持”機制,賦予研究所更大的用人自主權,同時要求研究所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保障。

      C.著眼長遠,革故鼎新,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時,提出了“四個率先”的要求。中科院黨組積極部署,制定了《“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將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時期,中科院將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深化鞏固人才強院戰略,全面實施“新百人計劃”。

      努力把“百人計劃”打造成吸引和凝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品牌。按照《“率先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圍繞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類科研機構分類改革的人才需求,遴選和吸引海內外一流科技人才。加大綜合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大師。

      努力把“百人計劃”打造成培養和造就下一代科學家的重要舞臺。立足未來10—15年實現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的人才要求,更加注重在前沿交叉領域方向上,發掘和遴選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青年人才,實施更加有效的針對性培養和政策激勵措施,使他們盡快成長為我國我院下一代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

      努力把“百人計劃”打造成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發揮“百人”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深化和拓展與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合作,引才與引智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結合,使更多的優秀青年人才走向國際科技舞臺,提升我院國際科技合作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相關文章

    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加力支持“兩重”和“兩新”布局啟動一批科技重大專項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信部等多個部門近日密集開展部署,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開列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記者獲悉,明年,圍繞加力支持“兩重”建設、加力擴圍“兩新”政策、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加......

    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兩部門支持中央企業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

    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中心官方公眾號“國資小新”2日消息,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政策措施,推動中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支持中央企業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投早......

    53項獲獎!2023年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研究成果名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發布關于2023年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研究成果獲獎名單的公示。2023年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研究成果53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30項。公示原......

    《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關于對《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反饋2024年10月16日至2024年10月22日,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和本單位網站對《北京市國......

    山西出臺八項舉措加快推進全省大型科研設施與儀器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近年來,山西省不斷加大財政科研資金投入,大型科研設施與儀器等科技資源持續更新,開放共享環境日益優化,開放科學成果惠及社會。截至目前,山西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網絡管理服務平臺共錄入設備7171臺(套),比2......

    中國科協戰略發展部關于開展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地方試點通知

    各有關單位:為做好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與調查,中國科協將開展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地方試點。有關要求如下。一、立項背景我國科技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推動著新時期科技工作者在數量、結構......

    名單出爐!38只科技重組潛在標的股一覽

    近期,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科技領域的并購重組,成為市場熱點。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科技行業并購重組正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頭戲。本文全面梳理A股市場科技領域的并購案例以及發展趨勢,對科技企業......

    山東省2024年第5批4940家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

    山東省2024年第5批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17〕115號)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服務工作指引》(國科火字〔2022〕67號)有關規定。......

    中國工程院院地合作項目課題組赴山東棗莊調研

    10月8日至9日,中國工程院院地合作項目“棗莊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發展戰略咨詢”課題組專家赴山東棗莊實地調研。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

    《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解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81號,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為做好《建設指南》貫徹實施,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