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細胞和未染色的生物標本,因細胞各部細微結構的折射率和厚度的不同,光波通過時,各物點對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在顯微鏡視場中可見到灰度(即明暗度)不同的各物點圖像,這是由于光的振幅不同所致。
如果標本中的物體近乎透明,視場中就看不出明顯的灰度差別。但由于各種物點對光波產生了衍射和折射,使得通過的光波因延遲而發生了偏離,其光程就有了一定的差別,即產生了所謂“位相差”。人眼不能分辨這種位相差,但可以設法將這種位相差轉換成振幅差。相差顯微鏡就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將位相差轉換成振幅差(即明暗差)的顯微鏡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