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看多了會讓你變傻!”這是一句父母經常“威脅”子女的警告。目前看來,這個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預期壽命正在延長。20世紀初時,全球平均壽命61歲,如今已延長到70歲。但隨之而來的慢性病、癌癥的高發,以及讓家人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的癡呆癥,成為與年齡有關的健康威脅。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老年癡呆癥患病率已隨壽命延長顯著增長,目前患者數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60%為阿爾茨海默癥: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5%;80歲以上發病率超過30%。
因此,在年輕時盡早了解并改變風險因素對于預防或延緩癡呆癥至關重要。
雖然諸多研究已證明運動對大腦的健康益處,但科學家們對于長期看電視對大腦結構和認知功能的潛在影響還知之甚少。
北京時間5月21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2021年流行病學、預防、生活方式和心臟代謝健康會議上的三項研究在看電視與認知能力下降和大腦結構變化之間建立了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在成年早期和中年期間,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越長,大腦老化得越快,并導致在以后的生活中面臨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更大。不僅如此,中年時期花較多時間看電視也與大腦灰質體積減少有關。然而,同樣是“看”,但閱讀(看書、看報)卻沒有這種負面影響。
認知功能是包括一個人的記憶、思考、推理、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協調肌肉控制、視覺、聽覺、決策和其他重要的大腦功能。一個人的大腦灰質體積越大,他們的認知能力通常就越好。
研究一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Ryan Dougherty博士的團隊發現,中年時期長期看電視與灰質體積有關。在這項研究中,他們調查了年輕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CARDIA)的數據。這項縱向研究涉及599名平均年齡為30歲的參與者(306名為女性),研究人員每五年進行一次隨訪,參與者在隨訪期間被詢問在過去一年中每天看電視的平均時長。20年后,參與者接受核磁共振腦部掃描。
研究人員發現:
成年早期到中年期間看電視次數較多的與灰質體積減少有關;
看電視每增加1個小時,灰質體積會減少約0.5%,這與中晚年期的腦萎縮率相似;
運動習慣并未影響中年看電視頻率與腦灰質結構標志物之間的關聯。
Dougherty說:“對于認知和大腦健康,并非所有的久坐行為都是一樣的。像看電視這樣的非刺激性久坐活動會增加認知損傷的風險,而刺激認知的久坐活動,如閱讀、玩電腦和桌面游戲則可以保持認知能力,并降低患癡呆癥的可能性。”
因此,研究人員強調,在研究認知和大腦健康時,考慮不同久坐行為的背景差異是至關重要的。
Dougherty說:“我們的研究發現,在考慮了身體活動后,看電視仍然與認知功能和灰質體積減少有關,這表明這種久坐行為可能會給大腦和認知健康帶來特殊的風險。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因為現在普遍觀點認為,包括腦萎縮在內的癡呆癥的神經生物學開始于中年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減少看電視過多等可改變的行為,以促進大腦健康老化。”
研究二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神經學家Priya Palta領導的研究團隊調查了一項關于社區神經認知研究的數據,涉及10700名平均年齡59歲的參與者(男性占44%),參與者報告了在閑暇時間看電視的頻率,包括從不或很少看電視(低頻率),有時看電視(中等頻率),或經常看電視(高頻率)。研究人員在24年的時間里進行了5次隨訪,以及后續的認知測試,重點是工作記憶、語言、執行能力和處理速度。
研究人員發現:
與低頻率看電視的人相比,中等到高頻率看電視的參與者在15年中的認知能力下降了6.9%;
高頻率看電視與癡呆癥的患病風險明顯相關;
身體活動水平和鍛煉習慣似乎并未改變看電視與認知功能變化和癡呆癥風險之間的關系。
Palta說:“長時間看電視的久坐行為,可能與認知能力下降和大腦健康的成像標志物有關。因此,減少看電視這種久坐行為,可能是改善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還沒有治療或阻止癡呆癥的藥物。然而,最近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份報告顯示,通過改變包括運動在內的12個風險因素,全球近40%的癡呆癥診斷可以得到預防或延緩。”(相關閱讀:9個癡呆癥風險因素,中國占到40%!《柳葉刀》發布最新預防報告)
研究三
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Kelley Pettee Gabriel教授的研究團隊觀察了同一數據集中的1601名平均年齡為76.2歲的參與者(60.5%為女性),他們在兩次隨訪期間報告了自己看電視的頻率。研究人員在第五次隨訪時對參與者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檢查了幾種結構性的大腦標志物,包括灰質體積。
這項研究的結論與研究二的結論一致。表明,在在整個中年時期持續看電視與大腦灰質體積減少的關聯更大。這意味著大腦萎縮或退化的程度更高。
簡而言之,中年時看電視越多,中年以后的大腦灰質體積越小,
Gabriel說:"其他研究表明,體育活動和久坐行為可能對健康和疾病具有不同的影響。在中年時期,即在我們的研究中45至64歲之間從事健康的行為,可能是支持晚年健康大腦的重要因素。"
研究人員強調,所有這三項研究都存在局限性,因為數據依賴于參與者的自我報告。此外,看電視只是久坐行為的一種類型,而且參與者未能提供關于久坐總時長的完整報告。
美國心臟協會主席Mitchell Elkind說:"但在目前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這項研究是非常及時和重要的,因為我們知道人們在隔離期間會花更多的時間坐著看電視。這些研究在看電視、認知能力下降和大腦結構變化之間建立了有趣的聯系。看電視只是久坐行為的一種類型,然而我非常容易改變這個習慣,并可能在保持和改善大腦健康方面產生很大影響"。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并不是一回事。但現實中,很多人卻將二者混為一談。”近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在第二屆中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大會上介紹,預防醫學是醫學的范疇,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并不是一回事。但現實中,很多人卻將二者混為一談。”近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在第二屆中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大會上介紹,預防醫學是醫學的范疇,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對107項有關飲酒會如何影響人類在特定年齡死亡風險的研究進行的回顧性分析,得出結論:嚴謹的研究都表明,即使攝入少量酒精也會縮短人的預期壽命,只有一部分有嚴重缺陷的研究才聲稱適度飲酒對人類有益。“人們需......
光,作為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不僅賦予萬物生機與色彩,更是生物感知外界、調控自身生理節律、新陳代謝、情緒及認知等復雜生命過程的重要信息來源。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造光源的廣泛應用改......
“提升健康素養對于促進中老年人主動健康十分關鍵,這首先需要加強知識科普傳播,填補認知空白,也需要糾正各類認知和行為誤區。”近日,在一場“健康中國,健康樂齡,從主動管理開始”圓桌溝通會上,北京大學公共衛......
英語中每個詞之間都有空格,但中文沒有空格將詞隔開,屬于不同詞的漢字相鄰呈現(如圖1所示)。絕大部分的英文閱讀模型認為利用空格將詞分開在閱讀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為什么英語使用......
牙齒脫落缺失(toothloss)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其會影響食物的攝入和機體的體重情況。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Gerodontology上題為“Dentitionandweightstatusin......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對25000多名初始健康的美國女性進行了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攝入地中海飲食較多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23%。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
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用品質量安全監管,保護兒童和學生健康成長,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全國婦聯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2024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