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七號(以下簡稱長七)遙六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五號貨運飛船送入預定軌道。
2016年6月25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七首飛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開啟。
幾年來,“五送天舟”的長七火箭已經成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當之無愧的“貨運專列”。
從發射場流程優化到高密度發射,再到可以實現天舟飛船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通過研制團隊的不斷優化調整,長七火箭一次次刷新著“送貨”速度,“貨運專列”向著“貨運高鐵”華麗升級。
“不但要投進,還得是個漂亮的空心球”
本次任務發射前,長七火箭主管彈道設計師張博戎被問到火箭能否精準入軌,幫助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實現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他的回答充滿自信:“如果是在長七遙一運載火箭發射時,這個問題我不敢這么說,但現在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可以!”
長七火箭實現高精度入軌,是天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能夠快速交會對接的基礎。
空間站建造階段11次發射任務環環相扣,交會對接任務對火箭發射入軌精度本身就有著很高的要求。對長七火箭而言,把貨運飛船送到預定軌道后,繞地球飛行一圈的周期大約是5400秒,而長七火箭的入軌精度偏差不能超過4秒,在我國現役運載火箭中入軌精度要求最高。
為此,長七火箭采用高精度激光陀螺和光纖陀螺慣性測量組合的設計方法。在飛行過程中,控制系統能夠快速為火箭規劃出最佳飛行路線;“迭代制導技術”還可以幫助火箭提前預見偏差,實時修正,保證入軌精度。
長七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后,研制團隊接到了要執行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任務的技術需求。對于此次任務,張博戎形容:“以前要準確投籃入筐,現在不但要投進,還得是個漂亮的空心球。”
經過近3個月的數據分析和偏差修正,研制團隊最終將火箭各系統綜合性能再次提升,以優異的表現完成了任務。
“從質量到流程,我們都要精益求精”
今年5月10日凌晨,長七遙五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拉開了我國空間站建造大幕。那次任務讓發射試驗團隊的隊員們感觸頗深。
“以前是發射前12個小時進入發射流程,而我所在的崗位則要連續工作13個半小時,高負荷連續工作對大家的體能是個不小的考驗。”火箭供氣系統主管設計師陳山說,得益于發射場流程優化,他那次在崗時間縮短了4小時。工作時長的減少讓大家輕松了不少。
同樣在那次任務中,火箭研制團隊通過射前流程優化和可靠性提升等17項技術狀態變化,讓測試、發射周期由原來的31天縮減到27天,長七火箭首次實現在一個月內完成測試、發射任務。
長七火箭低溫模塊多,發射前流程復雜。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邵業濤說:“打一發進步一發,是我們一直以來堅持在做的事。長七火箭的發射流程從首飛時的40多天縮短到一個月內完成,得益于研制團隊對每一次測試發射數據的不斷積累和分析研判。”
地面系統恢復節省時間2.5天,火箭產品出箱工作流程由3天壓縮至2天,測試流程時間誤差精確到10分鐘以內,發射日流程壓縮4小時……時間在壓縮,發射的可靠性、測試的覆蓋性不變。“從質量到流程,我們都要精益求精。”邵業濤說。
在11月12日實施的長七遙六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中,研制團隊同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測試發射流程。收集好這次的發射數據,他們又開始了下一次發射的流程優化分析,未來要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靠性將“快遞”穩穩送到空間站。
無懼高密度發射考驗
當長七遙六運載火箭一飛沖天時,千里之外的天津火箭公司總裝測試廠房里,長七遙七運載火箭已經在進行出廠前的總裝測試了。
長七火箭是我國現役火箭中模塊最多、總裝流程最復雜的火箭,從4到6個月裝一發箭,到現在的2個月裝一發箭,總裝測試團隊也在全力奮戰。
為給火箭總裝提速,長七火箭總裝車間全體成員梳理總結出130項測試總裝要點,并針對不同項目對全員總裝技能進行打分,由得分高的人對得分較低的人進行培訓,大家共同進步,不斷提高操作熟練程度。
“提高操作熟練程度是一方面,工藝流程優化、數字化手段的應用也必不可少。”火箭總裝工藝組組長國冰介紹,從成立專門的物資組,到多項流程并行、細化分工、數字化掃描取樣……一項項措施讓長七火箭總裝測試不斷提速。“我們正在論證建設專業化生產線,建成后能給總裝速度帶來很大提升。”他說。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為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
6月21日上午,載人空間站第四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材料類)交接儀式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區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行。本批空間材料實驗樣品是空間站高溫材料實驗柜首次下行材料樣品和無容器實驗柜下行的第四......
記者20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近日,在天地協同配合下,天宮空間站電推進系統大氣瓶完成在軌安裝任務,該院801所首次采用“換氣”而非“補氣”的方式完成電推進系統推進劑——氙氣的補充。電推進系統的......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前期撤離空間站組合體、已獨立在軌飛行33天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于北京時間2023年6月6日3時10分,完成與空間站組合體再次交會對接。目前,空間站組合體狀態良好,后續將按......
國際空間站目前有11名船員和4艘對接的飛船,歡迎來自公理號任務-2(Ax-2)的私人航天任務四人組,同時期待著第五艘載貨飛船的到來。私人船員和現有船員正忙于調整活動和正在進行的空間科學,他們正在等待俄......
天河行舟,筑夢天宮。過去6年里,天舟“家族”先后有六艘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在順利完成向太空輸送快遞任務的同時,不斷通過技術突破,滿足中國空間站更快更高的送貨要求。下面我們就一起回顧天舟“家族”近年來成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2023年5月11日5時16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交會對接完成后,天舟六號將轉入組合體飛行段。后續,神......
今年2月上旬,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在南京腦觀象臺......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執行第一次出艙活動。自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70天,先后完成了與神舟十......
當地時間1月24日,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經理鮑里索夫表示,俄羅斯計劃于2027年建立自己的空間站,今年4月12日將展示空間站的最終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