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云與東華股份(002065.SZ)旗下全資子公司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醫為”)聯合發布了大健康醫療服務互聯網云生態平臺iMedical Cloud暨云HIS產品。
云HIS全稱為基于云計算的醫療衛生信息系統(Cloud-Based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是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按照現代醫療衛生管理要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數字化形式提供醫療衛生行業數據收集、存儲、傳遞、處理的業務和技術平臺。目前,云HIS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提供四個面向的服務,即面向居民的健康服務、面向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面向各級管理機關的衛生管理服務、面向其它衛生機構的衛生協同服務。
實際上,在iMedical Cloud發布前,云HIS 產品已經十分常見。醫療信息化廠商衛寧健康、京頤股份,云計算服務商金山云、浪潮云等都早已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云HIS產品。
騰訊稱,iMedical Cloud的產品將更開放,集合包括騰訊醫典、騰訊覓影等在內的相關產品功能,騰訊借著iMedical Cloud的落地,將自身產品送到了基層醫療機構。
云HIS賦能基層醫療
目前采用云HIS系統的主要以基層醫療機構、醫聯體為主。近年來,隨著分級診療的推進,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迫在眉睫。而信息化更是成為基層醫療機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在新醫改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醫療信息化建設的花費不斷擴大,根據IDC統計,預計2020年我國醫療信息化總花費規模將達到430.01億元,期間復合增長率為11.1%。其中HIS系統占比約30%,未來特別是中小醫院、醫聯體機構,云HIS的易部署、免維護,彈性擴展,按需付費的特性將使醫療上云成為趨勢。
金山云健康醫療大數據生態群總經理焦桐表示:2018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正式確立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合規性地位,鼓勵醫聯體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分級診療發展。分級診療的推進的關鍵一環在于醫療信息化融通,這對醫院信息化由單中心架構到中心向多院區輻射的轉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醫療上云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案。
“實際上,基層醫療機構對云 HIS 產品的需求是一致的,因此,大多數做云 HIS 的企業都會開始從基層醫療機構、醫聯體、醫療集團開始,推廣起來比較容易。”一位醫療信息化專家提到,“云 HIS 的推廣布局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基層向二級醫院、三級醫院推廣,因為大醫院的個性化需求更多,需要的產品更復雜。”
基層也是iMedical Cloud的目標市場所在。騰訊云醫療健康事業部總經理唐衛民告訴八點健聞,“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搭建云HIS 系統的需求很迫切,他們一方面需要通過信息化管理好機構自身,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信息化完成一些互聯網醫院的功能,比如遠程問診等。”
目前,錢和人是制約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兩個最主要因素。對此,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人民醫院業務院長夏群深有體會。他提到,“大醫院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去投入信息化建設,醫務科信息科加在一起動輒幾十人上百人,而我們縣醫院信息科只有三人,傳統的HIS增加一個模塊、升級一個系統,或者改變一個功能都需要投入大幾百萬。”
夏群所提到的傳統HIS是基于局域網的醫院信息系統建立的,但隨著醫院的發展,傳統 HIS 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首先,傳統HIS產品需要在醫院內部署,需要專門的IT運維服務團隊支撐,對數量龐大的基層醫院來說,傳統方式的前期投資較大。第二,傳統HIS產品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維護,例如隨著醫療相關政策的變革,需要經常進行軟件升級,但很多醫療機構并不具備這個條件。
針對這兩點,云HIS產品有著天然優勢。一方面,云HIS采用SaaS化的服務模式,按需定制服務,云化的模式下HIS系統的交付成本較低。另一方面,云 HIS 產品運維的難度也不大,對各類醫療機構、衛生行政部門來說,他們可以更加專注自身的業務,而不必被復雜的IT建設運維工作困擾。
與此同時,云 HIS 多租戶的特點,更容易打破醫院的信息壁壘,在區域之間形成協同。
以正在試點iMedical Cloud的國藥東風總醫院為例。目前,結合國藥東風醫療集團涵蓋三級、二級、一級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實際情況,借助iMedical Cloud和東華HIS系統,騰訊云和東華醫為幫助其打造了連接三級醫院的區域醫療健康信息數據平臺和數據中心,在國藥東風醫療集團內落實了“小病診療在社區、大病救治在醫院、疑難雜癥找專家”的分級診療政策。
在收費模式方面,云 HIS的想象空間也更大。上述提到的醫療信息化專家告訴八點健聞,傳統HIS產品收費模式比較單一,基本是一次性付清,后續再收一些運營費和升級費。但云 HIS 可以使用租賃的方式、收取服務費的方式等等。甚至如果一個地區使用的是同一個產品,也可以做一些增值服務,這樣就可以不收取產品的費用。
對于iMedical Cloud的收費模式,唐衛民提到,“目前產品的服務方式和收費方式在探索中,多種方式均有可能嘗試,最終要看市場的認可程度。”
借HIS打破醫院“圍墻”
對于所有想要在醫療大數據領域分一杯羹的企業來說,醫療大數據是截存在“醫院孤島”內的稀缺資源,并未流通。
“醫院的壁壘肯定是要打通的,把數據搬到公有云上是一個趨勢。但是目前公有云還不夠成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獲取醫療機構的信任。”上述醫療信息化專家說。
聯合現有醫療信息化廠商,似乎是互聯網巨頭們接入醫院內部的唯一捷徑。2018年,騰訊與阿里兩大互聯網巨頭先后與HIS 廠商合作,正式宣告進入醫療信息化的戰場。
2018年5月,騰訊宣布對東華誠信注資12.66億元,持有東華軟件5%股份。隨后7月,雙方發布了“一鏈三云”戰略。同年6月,“阿里系”螞蟻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也以10.57億元入股醫療信息化廠商衛寧健康,隨后同樣做醫療信息化的上市公司創業軟件宣布與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生物識別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落地應用。
騰訊云與東華軟件推出的“一鏈三云”戰略是指以健康鏈為橋梁,連接G端、B端和C端的三朵云。三云是指面向G端(衛健委、醫保局)的衛生云、面向B端(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療云、面向C端(患者、醫生等)的健康云,而基于“一鏈三云”的戰略,最終落地的面向衛健委、醫保局、醫聯體、大中型醫院、小型醫療機構以及互聯網醫療的“六大解決方案”。云HIS聯合解決方案就是“六大解決方案”之一。
開放包容是云 HIS 產品的共性,以金山云的產品為例,據介紹,其云 HIS產品針對不同醫院的個性化需求,具備動態擴展能力。同時可以提供開放的業務接口,耦合第三方開發需求功能,實現云端數據對接。
作為云 HIS 產品,iMedical Cloud也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據唐衛民介紹,目前iMedical Cloud就整合了騰訊系的諸多產品,比如騰訊云、微信、騰訊醫典、騰訊覓影、視頻、支付等產品。他表示,在云HIS上集成騰訊產品從長遠來看是一個趨勢。不過,他補充到,“云HIS還是東華的產品,騰訊云更多是在通信層面、云端層面提供科技手段上的幫助。”
以騰訊覓影為例,“騰訊覓影”AI影像篩查產品推出后半年左右,騰訊特別強調了“通過開放接口使用,將‘騰訊覓影’AI輔診能力給予醫院及醫療信息化廠商”。發布會上出現了東華醫為、智業軟件、金蝶醫療、廣州海鶿、健康160以及山東順能等6家醫療信息化廠商,而這六家企業橋接著近千家醫療機構。
騰訊與東華醫為的合作有多大市場空間,目前尚不清晰。首要一點,東華醫為雖然是中國醫療信息化廠商第一梯隊的成員,但基層并不是東華醫為的主戰場。其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東華醫為已經服務500家的醫療大健康客戶,其中300多家是三甲醫院。與此同時,東軟醫療、衛寧健康、京頤股份、金山云、浪潮云等已早就開始布局云HIS,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廣產品、如何搶占市場份額對東華醫為和騰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