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收、秋收季節,秸稈焚燒就成為讓政府部門大傷腦筋的事,許多地方年年發禁令,年年燒不停。而據環境衛星監測,河北省石家莊市連續6年沒有秸稈焚燒著火點。
石家莊是我國北方主要糧食產區,農民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每年夏、秋兩季農作物約有1000萬畝,年產秸稈900多萬噸。近些年來,這里探索了一條以疏為主、疏堵結合的秸稈焚燒管理新路子。
圍繞秸稈形成五個產業鏈
疏,就是給900萬噸秸稈找出路。
目前,石家莊已形成秸稈—飼料—養殖、秸稈—菌肥—種植、秸稈—紙漿—紙產品、秸稈—板材—建筑裝飾、秸稈—食用菌等五個產業鏈。
“破解秸稈禁燒難題必須走新路,要跳出就禁燒抓禁燒的束縛,把秸稈禁燒與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石家莊市環保局局長張炬表示,“只有在秸稈利用上多想辦法,把秸稈變廢為寶,給農民帶來看得見的實惠,焚燒秸稈的大火才會徹底熄滅。”
早在1998年,石家莊市就出臺了《農作物秸稈處理及綜合利用實施方案》,主要內容有調整種植結構、推廣秸稈直接還田、發展草食畜牧業、秸稈氣化、漚制秸稈有機肥等八項技術措施。
2003年,市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積極引進,并結合實際研發出秸稈打捆機,在藁城市聯合收割機廠批量生產。這種機器能夠自動收集散落在田里的麥秸,壓縮打捆效率高,便于運輸和保存。石家莊立即在全市推廣,并制定優惠政策,農民每購買1臺打捆機,由市財政補貼1萬元。
此舉調動了農民購買打捆機的積極性。打捆機實現了秸稈粉碎、還田、種植一條龍機械化作業。許多農機戶還組織起來開展易地作業,商品化經營,既向農民提供了服務,又為自己增加了收入。牧草秸稈壓塊成套設備也很受歡迎。秸稈牧草投入秸稈壓塊機,壓成塊狀燃料,是用途很廣的清潔燃料。
采訪中,許多農民告訴我們,以前是不讓燒,現在是不愿意燒。為什么?比如種5畝玉米,秸稈收割之前就能定給養牛戶,養牛戶按每畝地付120元,光秸稈就能賣600元。“秸稈肥了地窩子,鼓了錢袋子,誰舍得燒啊!”
無縫隙監管保障“零焚燒”
疏的同時,也離不開堵。
每年夏收和秋收前,市政府要召開秸稈禁燒工作協調會,劃定秸稈禁燒的區域范圍,在縣市區邊緣結合部、國道兩側、高速公路經過的路段、機場周邊等重點區域設立瞭望哨和禁燒值班崗,加強早中晚三個重點時段的檢查力度。
如果燒了,怎么辦?市禁燒辦副主任蘇慶春介紹,政府有規定,發生焚燒農作物秸稈現象的縣市區,取消其當年秸稈禁燒工作評選先進資格;發生大面積焚燒的,還要追究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和分包領導的責任;凡是出現燒死燒傷樹木的,林業部門按有關規定依法查處;對于故意縱火行為,公安機關根據有關規定,立案查處,并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鹿泉市小李莊村村干部說:“市領導夜里都來查訪,像抗洪排澇一樣頂真,誰敢馬虎啊!”
過去,因為焚燒秸稈,人們一到石家莊就戲稱,這不是到了“燕趙大地”,而是“煙罩大地”。
現在,人們感受如何?溫州客商張勝利說:“早些年來到石家莊,一下飛機就感覺胸口憋得慌。有時候還會因為能見度太低,影響飛機起降。最近幾年沒有這些事了。”
石家莊市環保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1年,在夏、秋兩季禁燒期內,空氣優良天數分別為132天、122天、144天、136天、133天、134天。
今年的數據還沒出來,但是張炬的手機接到一位市民的短信:“寫篇美文贊美一下天空吧!真是空前得好!有了好天氣,才會有幸福石家莊。”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農業獎在南京農業大學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帕梅拉·羅納德兩位科學家,憑借多年來在農業......
現代農業面臨著諸多困境與挑戰,現有的農作物栽培品種亟需改良與優化,以應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以及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相比于傳統育種,來自于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統可以準確、高效、可編程地對農作......
全國農技中心日前發布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名單,將加快整縣制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助推農產品生產提質增效,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圖片來源于網絡這是記者25日從農業農村部全......
為了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現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以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或者中國法律服務網,關注司法部微信公眾號查看征求意......
世界上的農作物里,有85%依賴于昆蟲傳粉,比如水果、蔬菜、堅果以及油料作物等。美國加州大杏仁更是完全依靠昆蟲傳粉來保證生產;我國的油菜如果沒有昆蟲傳粉,有可能減產1/4。植物和農作物的繁衍生息,離不開......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李安寧19日表示,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其中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這是記者當天在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快速發展,為農作物育種帶來了變革,如作物的品種馴化方面,包括了孤兒作物的馴化和野生作物的從頭馴化,此前我們亦有介紹。得益于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我們對現有農產品的改造也成為了可能。基......
在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中,惠陽區作為全市農業污染源普查種植業試點區,將在今年底前完成普查工作。本次普查實施范圍包括惠陽(含大亞灣區)最重要的8個種植模式,覆蓋全區9個鎮(街......
韓國農作物栽培的地域由于溫室效應正在產生變化。根據韓國統計廳4月發布的《氣候變化帶來的農作物主產地移動動向》報告,針對1970年和2015年主要消費的作物(蘋果、桃、葡萄、甘柿、柑橘、人參)在各地區栽......
我國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普遍偏高,以其為生長基質,種植的水稻、小麥、蔬菜等農作物的重金屬含量也有可能超標。但大量實測數據表明,這兩者之間沒有穩定的對應關系。也就是說,按目前的監測方法,土壤中重金屬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