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27 15:46 原文鏈接: 研究人員厘定南海開始俯沖消亡的時間

      南海是中國的“母親海”,控制著東亞的氣候,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目前,南海正在沿著馬尼拉海溝(Manila Trench,圖1)俯沖消亡。然而,學術界對于南海開始俯沖的時間仍然存在爭議,時間跨度為晚漸新世至中新世。南海沿著馬尼拉海溝的俯沖形成了北起臺灣省海岸山脈,南至菲律賓民都洛的一系列火山帶,稱之為呂宋弧(圖1, Luzon Arc)。弧巖漿為限定南海的俯沖提供了新的思路。南海是發育于歐亞大陸邊緣的海盆,自形成以來接受了巨厚大陸沉積物;并且南海古擴張脊發育一條近東西向分布的黃巖島鏈(圖1,國際文獻稱Scarborough Seamount Chain)。相對于地幔楔橄欖巖和南海玄武質洋殼,俯沖的大陸沉積物和黃巖島鏈玄武巖具有相對富集的同位素組成,因此便于在弧巖漿中識別,繼而為限定南海俯沖與消亡的時間提供重要的依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劉海泉和中科院院士徐義剛聯合國內外多名科學家合作,對臺灣省-呂宋島弧體系新生代巖漿巖展開系統研究,取得如下重要認識:

      1)始新世-中中新世巖漿巖(> ~9 Ma)呈現虧損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圖2),反映地幔源區受到普通大洋洋殼俯沖的影響,受控于古南海東南向的俯沖(圖3a)。

      2)晚中新世-全新世巖漿巖(< ~9 Ma)呈現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特征。特別地,呂宋弧中段晚中新世-全新世火山巖(< ~9 Ma)Sr-Nd同位素呈現出向南海黃巖島鏈海山玄武巖演化的趨勢(圖2b)。大陸沉積物以及黃巖島鏈海山玄武巖同位素信息在呂宋弧巖漿巖中的出現,標志著南海開始了俯沖消亡。結合南海的俯沖速率和俯沖角度,模擬計算進一步制約南海開始俯沖的時間為~11 Ma(圖3b)。

      該項成果發表于Tectonics,是廣州地化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菲律賓科學家深入密切合作共同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該項研究受到國家海洋局“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GASI-GEOGE-02)、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東南亞環形俯沖系統的巖漿響應與物質循環研究”(41890812)、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院士團隊項目“大洋板塊形成、演化與消亡的地球化學示蹤”(GML2019ZD0202)、中科院戰略先導B(XDB18000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06058)以及同位素室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SKLabIG-KF-16-13)等的資助。

    相關文章

    研究人員在南海東北部陸緣發現陸殼裂洞

    近日,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閻貧團隊通過多道地震剖面觀察發現南海東北部裂谷盆地內部出現陸殼裂洞。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陳昌亮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閻貧、......

    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必須排除美國干擾

    對話與合作是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化解矛盾和分歧、增進各方互信的最佳途徑。在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進程中,東盟國家應增強自主性,排除來自美國的影響和干擾當前,東盟國家和中國正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

    研究揭示南海西北陸緣孤立海底峽谷系統形成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研究員李偉帶領的“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探究了南海西北部平緩陸坡區(<0.5°)一個孤立存在......

    南海“大洋紅層”為研究深水環流演化提供新思路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孫珍研究員團隊在南海中新世海相紅層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GondwanaResearch(《岡瓦納研究》)上。張哲博士為論......

    衛星觀測海表鹽度偏差的區域分布及其因素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杜巖團隊在衛星觀測海表鹽度偏差的區域分布及其主導因素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博士研究生歐陽雅婷為第一作者,杜巖研究員、張玉紅......

    南海生態環境對熱帶氣旋風泵的響應研究獲進展

    近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研究揭示南海陸架區和海盆區葉綠素對熱帶氣旋風泵的響應特征及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FrontiersinMarineScience。該......

    科研人員在南海發現一種新型蛇紋石泥火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42.shtm南海西南海盆中脊裂谷型蛇紋石泥火山形成示意圖。研究團隊供圖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

    全國珊瑚礁論壇聚焦珊瑚礁研究與保護

    近日,以“共享未來:珊瑚礁研究與保護”為主題的全國珊瑚礁論壇暨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2022年會/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邊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來自南海海洋所、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

    第16號臺風“奧鹿”已生成25日將進入南海

    海南省氣象臺23日下午發布消息稱,今年第16號臺風“奧鹿”已于今日下午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并將于25日夜間進入南海。據監測,今年第16號臺風“奧鹿”(熱帶風暴級)今日14時中心位于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北......

    2022年度南海大深度聯合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深海所獲悉,由“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組成的聯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發現文物標本66件。科研人員介紹,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發現1處水下文物點和3處......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