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以下簡稱“熱點地區”)是物種多樣化程度高度集中,且是面臨由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生境喪失和破碎化嚴重的區域。對熱點地區的調查和研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利用和相關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礎。
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多樣和特有的植物種類與境內眾多的熱點地區密切關聯。全球36個熱點地區主要或部分在我國境內的有四個,即中亞山地(Mountains of Central Asia)、喜馬拉雅地區(Himalaya)、中國西南山地(Mountains of Southwest China)和印-緬地區(Indo-Burma)。雖然中國植物志英文和修訂版(Flora of China)在2013年完成,對我國的植物多樣性做了較為全面的總結,但初步統計自2013-2018年的六年間,來自或分布于中國的植物新物種達1038個,其中有760個新種來自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占我國新發現植物物種的73%,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隨著學科交叉和新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物種多樣性的現存狀況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評估。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聯合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研究所,以及貴陽中醫藥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南林業大學和西南林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和高校,在我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為主的區域,結合植物種質資源調查和采集,開展了植物多樣性的深度調查,并對該區域的新發現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 以Revealing of plant diversity in China’s biodiversity hotspots 為題進行了集中報道。該專輯包括18篇文章報道了23個新種,同時呼吁繼續關注中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本底調查,特別是并結合DNA條形碼研究手段,對熱點地區和分類困難類群進行深入研究。上述工作為進一步開展有效的物種保護提供支持,并為我國制定“2020后”植物保護戰略提供支撐。在此基礎上,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將對這些物種開展深入的種群調查和種質資源收集和保存研究。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涉及專刊中的11篇論文。
植物如何調控生長發育、適應環境變化?因其被《科學》雜志列入125個人類未知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中,而備受學界關注并持續開展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遺傳發育所)青年研究員王冰團隊等通過合作研......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其中專門部署了深化生態文明......
9月21日—23日,第十五屆全國生物多樣性科學與保護研討會舉辦。本次研討會共設13場專題報告會和1場期刊交流會,共計155個報告,收錄摘要188篇。專題報告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主題,設有生物多樣性起源......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冰前湖與冰川末端相連,是揭示全球氣候變化和區域響應的信息載體。冰前湖因低溫、貧營養和強輻射等特性而少有高等生物存活,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卻棲息著大量微生物。近半個世紀以來,氣候變暖和冰川加速消融正在改變冰......
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宏觀進化研究組(下稱“研究組”)研究人員分別在被子植物大科豆科和石松科的系統分類研究中,發表勐臘豬屎豆和厚葉石杉兩個新種。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植物系統分類學......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2023年,新西蘭T&G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相,成為全球首個專為炎熱氣候條件培育的蘋果品種。Tutti外觀呈漂亮的深紅色,果肉甜美多汁,不僅外觀誘人,更重要......
2023年,新西蘭T&G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相,成為全球首個專為炎熱氣候條件培育的蘋果品種。Tutti外觀呈漂亮的深紅色,果肉甜美多汁,不僅外觀誘人,更重要......
近年來,集約化農業和畜牧業的擴展導致森林和草地的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要原因。不同營養級生物通過多樣性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多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即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因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