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4-19 09:34 原文鏈接: 研究發現一條全新植物高溫感知和信號傳導途徑

    過去十年來,高溫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糧食供給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科學家對植物高溫脅迫信號轉導和耐熱性形成分子機制已進行了廣泛而系統的研究,但目前人們對高等植物如何感知熱的原初信號事件及分子機制仍然知之不多。

    北京時間2022年4月18日晚23時,《自然—植物》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郭房慶團隊解析植物感知高溫分子機制方面的最新進展。

    該團隊經過十年探索,揭示了一條全新的植物高溫感知和信號傳導途徑。這將顯著拓展人們對于植物耐熱性的認知,為作物的抗高溫育種提供全新思路和策略,并提高育種效率,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的糧食安全挑戰提供了前瞻性的解決方案。

    高溫影響糧食供給

    去年7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等機構發布報告稱,過去幾十年間,全球氣溫維持在每10年升高0.19攝氏度的穩定水平,但過去14年的變暖速度遠高于長期趨勢。全球氣溫升高顯著縮短了農作物的生育期,降低了農作物生長速度,嚴重影響了全球糧食供給。

    “根據模型推算,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小麥產量將下降6%,水稻會減產10%。”郭房慶對《中國科學報》說,“盡管大家用的模型可能有些差異,但高溫會導致作物減產的結論是肯定的。”

    當溫度升高時,會嚴重抑制光合作用,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此同時,植物的呼吸作用會變得強烈,分解并消耗大量的有機養分,導致葉片出現“失綠”——這一標志光合作用機能明顯降低的癥狀。在強光和高溫下,植物的蒸騰作用很大,尤其是葉片和果實的溫度升高,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嚴重曬傷、葉片枯黃、果面干白等,影響花芽分化甚至死亡。

    “作物要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將碳水化合物變成淀粉。但光合作用對溫度非常敏感,溫度一升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就降了下來,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郭房慶補充說,“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曾發生過高溫導致水稻絕收的情況,當然這種極端情況并不常發生,但高溫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非常顯著。”

    發現植物高溫感知新機制

    為了抵御高溫傷害,高等植物會啟動自身的防衛熱激反應。

    “此前的研究中,關于高等植物感知熱的原初信號事件,有三個基礎且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尚待解答。”郭房慶說,“一是植物如何感知熱;二是熱信號的本質是什么;三是產生的熱信號是如何被接受和傳導的。”

    植物感知的“熱”是一種物理刺激,既看不見又摸不著,這和各種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特性不同。盡管科學家對植物的熱響應、抑制及下游調控植物耐熱性的熱激蛋白研究得比較清楚,但人們“更了解信號傳導途徑的后半部分,對植物如何感知高溫脅迫并不清楚”。

    “以前我們都認為,植物高溫響應沒有這種特異性的‘系統信號概念’,每個植物細胞均作為獨立的單元,感知高溫脅迫并啟動細胞自身的熱激反應。”郭房慶說,“我們的研究發現,高溫誘導莖頂端產生GSNO(一種活性分子), 其作為移動的信號分子由地上部向根部傳遞,在整個植物體水平依次激發細胞的高溫防衛反應。”

    該研究發現莖尖生長點是擬南芥感知高溫的器官,高溫誘導莖尖部位產生一氧化氮(NO)的爆發,而隨后生成相對穩定的GSNO,通過維管束從地上部向根部傳遞,在整個植物體水平激發細胞的高溫響應和耐熱性建成過程。

    莖尖生長點是植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植物靠莖尖生長點來維持生長、分化,來完成它的生命周期。莖尖生長點各種細胞分裂和代謝十分活躍,因此也是最敏感,最易受到高溫傷害的地方。

    “我們的發現表明,莖尖生長點會最先感受到溫度變化,然后及時把這個信息傳遞到各個部位,包括葉子、根部并及時做出應對,比如對于葉片而言,啟動自身的熱激防衛反應以維持高溫下適度的光合作用效率,再比如告訴根部,多吸收點水分和營養元素等。從另一方面講,高溫下葉片光合作用的運行和根部養分、水分的保障對于莖尖生長點活力維持乃至存活是至關重要的。”郭房慶笑言,“換句話講,莖尖生長點對高溫來臨及時‘通風報信’是有回饋和補償的。”

    圖:觸發植物熱響應示意圖

    好奇心引發大發現

    “當時看到這個現象,我心里立刻‘咯噔’了一下。”提起這個重要發現,郭房慶對當時的細節記憶猶新。

    該研究起源于十年前,郭房慶團隊發現模式植物擬南芥一個關鍵熱激轉錄因子基因,首先在莖尖生長點響應高溫表達。

    為進一步弄清這種熱信號的感受傳導機制,研究人員將擬南芥放進培養箱中,在攝氏30度至45度之間調控升溫。然后將一種“報告基因”染色,并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體各個器官組織中,該基因熱表達啟動的動力學過程。

    通常進行這種實驗時,都是將擬南芥小苗染色后,等6至8小時或過夜后再進行觀察研究。大家會選擇前一天晚上去染色,第二天再進行觀察。當時該團隊卻出于好奇,想知道染色后一兩個小時內植物中基因表達會有什么變化。

    “如果沒有這種好奇心,我們設計實驗時就不會有細化到5至10分鐘觀察一次的方案,也就不會有后面的發現。”郭房慶說。

    細節決定成敗。通過細致的實驗方案,該團隊看到了“和預想大相徑庭”的現象。

    “我們原來認為整個植株會同時發生變化,從淡藍色到天藍色,然后到深藍色。”該論文第一作者、已畢業的何寧宇博士對《中國科學報》說,“實際上我們卻看到它莖尖先變藍,然后往下走,到莖、葉脈、老葉子,再延展到根部。”

    雖然觀察到這個獨特的現象,但科學上的結論不能只有“孤證”,他們還要用不同的證據來驗證發現。在后續研究中,團隊通過原位雜交技術,在加熱、不加熱條件下進行切片,用探針測試,同樣看到莖尖生長點先起反應。

    通過生化生理、細胞學和莖尖組織結構方面的驗證,他們認為這是個可信的結論。

    此后,研究人員又測試多種植物激素和已知的生物、非生物脅迫信號分子,發現只有NO處理能誘導“報告基因”強烈表達,且高溫誘導的表達可以被NO清除劑所抑制。

    “這表明NO介導了這種關鍵熱激轉錄因子基因(HsfA2)的高溫響應表達。”何寧宇說,“NO缺失和過量產生突變體遺傳方面的證據也同樣支持上述結論。”

    綜合多種形式的野生型和NO突變體地上部、根部嫁接實驗,該團隊揭示了一條全新的植物高溫感知和信號傳導途徑,證實植物通過響應高溫在莖尖生長點爆發性累積NO,從而將高溫這一物理脅迫轉換成可傳遞的生化信號,并揭示轉錄因子GT-1可以承接GSNO信號并啟動下游高溫響應基因的表達。尤為重要的是,GT-1可以作為新的高溫育種分子標記靶點。

    “創新性很強,非常有趣。”該論文審稿人評價說,這將拓展人們對植物耐熱形成機制的認知,為作物抗高溫育種提供全新思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的糧食安全提供前瞻性解決方案。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2-01135-9


    相關文章

    這場坍塌讓全球“震顫”了9天

    2023年9月16日,格陵蘭島Dickson峽灣一處高約1200米的山體坍塌,世界各地的地震學家記錄到了奇怪的地震信號。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對信號的產生進行分析后指出,這次坍塌引發了巨大的海......

    南方高溫持續還要熱多久?

    近期,南方多地高溫天氣已經持續多日,不少地方出現35℃以上甚至達40℃的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5日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8月,江淮、江漢大部、江南大部及重慶、四川東部等地高溫日數超過......

    新技術為“發燒”城市降溫

    去年,地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炙熱的一年。然而,2024年的酷暑更兇猛,7月里竟有4天連續刷新地球歷史上“最熱日”的紀錄。研究表明,極端高溫不僅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現象,令電網不堪重負,而且每年造成近50萬......

    南方多地持續高溫多措并舉開“涼”方

    8月下旬以來,南方多地持續高溫,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多個市、縣最高氣溫突破月極值。中央氣象臺9月3日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多地遭遇高溫“烤”驗——9月3日11時20分,重慶市氣象臺發布高溫紅色預......

    高溫讓植物“很受傷”,新技術打造“超級果蔬”

    科學家為保護水果和蔬菜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開發的新品種植物讓消費者受益匪淺。圖片來源: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023年,新西蘭T&G 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

    因持續高溫,重慶多所高校陸續發布通知延遲開學

    因持續高溫,近日,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程學院、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重慶外語外事學院、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商務職業......

    歐洲2023年高溫致死人數超4.7萬

    《自然-醫學》8月12日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2023年,歐洲可能發生了超過47000例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但如果沒有本世紀對溫度上升的社會適應措施,這個數字可能會高出80%。2023年是全球有記錄以......

    小心高溫影響大腦!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C3S)官網近日發布的公報,全球日平均氣溫已連續第二天打破單日最高紀錄。高溫正在成為全球性問題。世界氣象組織今年1月發布新聞公報,正式確認2023年為有記錄以......

    高溫影響大腦功能值得關注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C3S)官網近日發布的公報,全球日平均氣溫已連續第二天打破單日最高紀錄。高溫正在成為全球性問題。世界氣象組織今年1月發布新聞公報,正式確認2023年為有記錄以......

    云南天文臺等探測到超新星激波突破信號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員張居甲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成功捕捉到超新星SN2024ggi的爆炸激波沖破其外圍致密星周物質的壯觀瞬間。這一成果深化了科學家對超新星激波爆發物理機制的認識,并為揭示恒星晚期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