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玉米種業室團隊以甜玉米為研究對象,對甜玉米高溫下的表型特征變化進行觀察,發現了提高鮮食玉米耐熱性基因。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王竹青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王勤南為通訊作者,常海龍、王建強等也參與該項工作。
鮮食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由于其口感豐富、營養全面,鮮食玉米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然而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溫室效應增強伴隨的極端天氣頻發導致玉米生產進程受阻,嚴重影響農業經濟良性發展和糧食安全。對玉米的耐熱機制研究多集中在普通玉米中,且處于起步階段,而鮮食玉米的高溫響應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科研人員以甜玉米為研究對象,對甜玉米高溫下的表型特征變化進行觀察,對多項光合作用指征等進行測定,同時結合不同時間點轉錄組和代謝組的變化進行了系統分析。轉錄組結果顯示高溫影響多種代謝途徑,特別是苯丙烷代謝和光合作用代謝途徑,對其中大部分基因的抑制作用明顯。
代謝組學結果則顯示,短時和長時高溫處理對代謝物豐度影響顯著,檢測到的差異代謝物數量分別為61種和111種,包括各種生物堿和類黃酮等,其中在兩個時間點均檢測到的代謝物有42種,而東莨菪內酯-7-O-葡萄糖苷(東莨菪苷)、3-吲哚丙酸、乙酰色胺、5,7-二羥基-3',4',5'-三甲氧基黃酮和5,6,7,4'-四甲氧基黃烷酮的表達豐度上調最為顯著。
與此同時,科研人員通過分析基因模塊與代謝產物的相關性,構建了熱脅迫下甜玉米幼苗的調控網絡,鑒定出四個潛在高溫響應基因。該研究為通過生物干預或基因調控來改善甜玉米的耐熱性提供了相關基礎。
上述研究得到華南特色植物新品種創制與逆境智慧化系統治理和耐熱型鮮食玉米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的資助。
9月5日,記者在“千種海洋生物基因測序項目”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庫建設及應用成果聯合發布會上獲悉,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等機構,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數據庫,......
近期,南方多地高溫天氣已經持續多日,不少地方出現35℃以上甚至達40℃的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5日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8月,江淮、江漢大部、江南大部及重慶、四川東部等地高溫日數超過......
去年,地球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炙熱的一年。然而,2024年的酷暑更兇猛,7月里竟有4天連續刷新地球歷史上“最熱日”的紀錄。研究表明,極端高溫不僅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現象,令電網不堪重負,而且每年造成近50萬......
·NTRK和RET融合是該檢測支持檢測的兩種基因變化。這些特性支持該體外診斷試劑作為兩種癌癥藥物的伴隨診斷方法——拜耳(BAYRY.US)的Vitrakvi和禮來(LLY.US)的Retevmo。拜耳......
8月下旬以來,南方多地持續高溫,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多個市、縣最高氣溫突破月極值。中央氣象臺9月3日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多地遭遇高溫“烤”驗——9月3日11時20分,重慶市氣象臺發布高溫紅色預......
科學家為保護水果和蔬菜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開發的新品種植物讓消費者受益匪淺。圖片來源: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023年,新西蘭T&G 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
因持續高溫,近日,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程學院、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重慶外語外事學院、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商務職業......
記者27日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代方銀教授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研究揭示了其調控機制。該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得到人類受試者研......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豬肉的偏好也發生改變,更加偏愛吃優質的瘦肉。我國地方豬肉質優良,但普遍肥肉多、瘦肉少。比如我國“四大名豬”之一的湖南地方豬寧鄉花豬,瘦肉率僅38.6%,而國外引進豬種(杜......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DNA內長期潛伏的“空間語法”,這是理解基因活動如何在人類基因組中編碼的關鍵。這項研究或重塑科學家對基因調控的理解,更深入地揭示遺傳變異如何影響發育或疾病中的基因表達。相關論文發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