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女性可能比沒有慢性炎癥的女性患中風的風險更高,根據今天發表在《中風》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風》是美國中風協會(美國心臟協會的一個分支)的同行評審旗艦雜志。
據研究作者稱,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外子宮內膜樣組織的異常生長)估計影響了美國約10%的育齡婦女。此前的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女性患心臟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
“這些發現表明,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病史的女性中風的風險可能更高,”科學博士Stacey a . Missmer說。她是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密歇根州立大學人類醫學院婦產科和生殖生物學的資深作者和教授。“臨床醫生應該觀察整個女性的健康狀況,包括血壓升高、高膽固醇和其他新的中風風險因素,而不僅僅是盆腔疼痛或不孕等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特別相關的癥狀。”
在這項研究中,第一作者Leslie V. Farland, Sc.D領導的研究人員。她在參加護士健康研究II的女性中,研究了子宮內膜異位癥與缺血性中風(由血液凝塊阻塞血液流動引起)或出血性中風(由腦部出血引起)發展之間的關系。1989年這項研究開始時,研究對象是美國14個州的112056名年齡在25歲至42歲之間的護士。目前的研究于2017年結束。腹腔鏡檢查(一種通過在腹壁插入光纖儀器來觀察腹部器官或允許進行手術的外科手術)被用來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5244名女性報告了子宮內膜異位癥,大多數參與者(93%),包括那些被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人,是白人女性。
研究人員分析了每兩年收集的數據,包括許多可能的混雜因素或風險因素,包括飲酒、當前身體質量指數、青春期月經周期模式、當前口服避孕藥和絕經后激素暴露、吸煙史、飲食、體育活動、阿司匹林使用、種族/民族和收入。此外,研究人員還調查了子宮內膜異位癥和中風風險之間的聯系是否可以用其他中介因素來解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子宮切除術(切除子宮)、卵巢切除術(切除卵巢)和絕經后激素治療。在包括醫療記錄確認在內的28年隨訪中,研究人員記錄了893次中風。
分析發現:
1.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5244例)患中風的風險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106812例)高34%。
2.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的卒中風險的最大比例與子宮切除術和/或卵巢切除術(39%)和絕經后激素治療(16%)有關。
3.子宮內膜異位癥和中風之間的關系在多個因素上沒有顯著差異,如年齡、不孕史、體重指數或絕經狀態。
米斯默說:“在某些情況下,子宮切除術和/或卵巢切除術是女性的最佳選擇,然而,我們也需要確保患者意識到這些手術的潛在健康風險。”“其他研究也表明,即使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史,子宮切除術也與卒中風險升高有關。”
“這些結果并不表明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會中風。相反,這些發現只表明中度相對風險的關聯。女性患中風的絕對風險很低,”Missmer說。“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應該關注她們的全身,并與她們的保健團隊討論額外的風險和預防方案。”
“雖然我們知道不良妊娠結果與過早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但這項研究揭示了婦科問題的聯系,如子宮內膜異位癥與中風,這可能會影響患者和臨床醫生,”美國心臟協會為女性變紅志愿者加里瑪·沙瑪(Garima Sharma)說,她是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心臟病學的心臟產科主任和醫學助理主任。“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強調了了解生殖和婦科史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有幾個局限性。目前還沒有中風亞型的詳細數據。因此,無法評估中風亞型與子宮內膜異位癥之間的關系。該研究的另一個局限性是,研究人員無法確定從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癥狀出現的時間和年齡對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的影響。
其他共同作者有威廉·j·德格南三世博士;梅勒妮·貝爾博士;Scott E. Kasner醫學博士;Ava L. Liberman醫學博士;Divya K. Shah,醫學博士,醫學碩士;以及醫學博士凱瑟琳·m·萊克斯羅德(Kathryn M. Rexrode)的手稿中列出了作者的披露。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
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期刊上的研究是經過同行評議的。每篇文章中的陳述和結論僅為研究作者的陳述和結論,并不一定反映協會的政策或立場。協會不代表或保證其準確性或可靠性。協會的資金主要來自個人;基金會和公司(包括制藥、設備制造商和其他公司)也會捐款并資助特定的協會項目和活動。協會有嚴格的政策來防止這些關系影響科學內容。來自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設備制造商和健康保險提供商的收入以及協會的總體財務信息都可以在這里獲得。
一項小型研究發現,代糖赤蘚糖醇會使血液更容易凝結,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以往的研究將它和心臟病和中風的高風險聯系起來。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的StanleyHazen介紹,赤蘚糖醇是一種低濃度存在于蔬果......
計算機化交易和金融科技平臺的出現,使得全球范圍內個人投資股票變得更簡單、更容易。這導致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股票市場參與度有所上升。在中國,從2000年到2022年,投資股票的人數從2930萬上升到......
·2015年,葛均波等人提出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并開始在全國建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把內分泌、心血管疾病、腎臟血管疾病、周圍血管疾病等放在一個平臺上。迄今全國已有近500家大型醫院建立了泛血管疾病管理中......
生長激素受體缺乏(GHRD,也稱為Laron綜合征),患者因廣泛性生長激素(GH)不敏感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表現出侏儒癥狀。此外,他們還表現出非常低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和癌癥發生率,以及延遲年齡相關的認......
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是人體產生的三種血細胞。其中,血小板發揮重要的凝血作用,當身體因受傷而出血時,血小板會快速凝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天然的、有生命的“創可貼”。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生血小板調節障礙(......
生長激素受體缺乏(GHRD,也稱為Laron綜合征),患者因廣泛性生長激素(GH)不敏感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表現出侏儒癥狀。此外,他們還表現出非常低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和癌癥發生率,以及延遲年齡相關的認......
現代社會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帶來了很多挑戰,那些被認為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上夜班、熬夜不睡和倒時差,已經嚴重擾亂了我們的生物鐘。現在越來越明確的是,生物鐘紊亂正在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內......
“氣溫‘過山車’又要發車了,小寒節氣或再迎寒冷暴擊。”1月1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消息,預計1月6日小寒節氣前后,將有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有明顯降溫,平均氣溫普遍下降4-8℃,部分地區下降......
今年30多歲的小陶長期忙碌工作,雖然自己也會定期參加單位的體檢,但有一天吃烤肉的時候突發口舌面部麻木,行走不穩,咨詢醫生朋友后,迅速前往急診神經內科,專科醫生經過詢問病史和查體、完善相關檢查后,沒想到......
先前將EDS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聯系起來的證據可能主要是由其長EDS亞型對心肌梗死高風險的影響所致。白天過度嗜睡(EDS)不僅是睡眠剝奪的主要癥狀,也是一系列罕見和常見的睡眠障礙(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