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高敏銳和唐凱斌課題組合作,研制了一種具有“儲液池”結構的片狀鉍基催化劑,在酸性環境中營造了局域強堿微環境,抑制了析氫副反應,促使二氧化碳向甲酸高效轉化。12月12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制備高附加值碳基產品,不僅可以實現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還可有效儲存間歇性可再生電能。甲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有機化工原料合成和儲氫材料制備等領域。
在酸性介質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可以直接制備純甲酸水溶液,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能源供應途徑。然而,酸性介質中析氫動力學更占優勢,如何抑制氫氣生成,實現高甲酸生產率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
研究人員模擬催化劑表面的物種分布和pH值情況,發現“儲液池”結構能有效富集羥基和鉀離子,使電極表面呈局域堿性。相反,顆粒狀催化劑表面的pH值很低,主要發生析氫副反應。
電催化性能測試表明,在電位相對于標準氫電極為1.7 伏特時,“儲液池”催化劑的甲酸法拉第效率達到最大值95.5%,而氫氣法拉第效率被抑制在3%以下。催化劑穩定性評估表明,在總電流密度為300毫安每平方厘米時,“儲液池”結構催化劑能穩定法拉第效率不變,而鉍顆粒催化劑則快速失活。這些結果證明,“儲液池”結構能抑制羥基向外擴散和質子向內擴散,在電極表面形成穩固的局域強堿微環境,從而抑制氫氣生成,提高二氧化碳到甲酸的選擇性。
進一步地,研究人員在超薄流動電解槽中測試“儲液池”催化劑的二氧化碳轉化性能。在電流為1.25安培時,“儲液池”催化劑的甲酸法拉第效率達到95.8%;在槽壓為2.96伏特時,甲酸全電池能量效率達到40%,單程轉化效率可達79%,這種表現超過了先前在酸性介質中報道的水平。通過在0.5安培電流下穩定電解50小時,研究人員最終電合成360毫升純度為4.2重量百分數的甲酸水溶液。
審稿人認為,“該工作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為解決酸性二氧化碳還原過程中嚴重的析氫副反應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這種‘儲液池’催化劑的概念有望應用于其他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的設計,從而實現高附加值產品的高選擇性合成。”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312876120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利用陽光提供能量的新裝置,能直接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CO2),并將其轉化為合成氣,作為生產可持續燃料的原料。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自然·能源》雜志。該裝置是一種太陽能流動......
據最新一期《自然·催化》雜志報道,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團隊將微小的銅納米花附著在人造葉片上,高效轉化二氧化碳,用以生產清潔能源和化學品,而這些可能正是現代能源和制造業的支柱產品。團......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組群)劉中民院士團隊,與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腦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烴技術”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12月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23年)》(以下簡稱《公報》),這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的溫室氣體監測情況。《公報》指出,2023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二氧化碳年平......
近日,我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烯烴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合成了電子助劑Na和結構助劑Co共修飾的鐵基催化劑,并研究發現Na和Co的協同作用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清潔流域團隊揭示了二氧化碳濃度長期升高的條件下作物調節根系形態和生理性狀及根際微食物網以獲取磷的生物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宏(imeta)》上。......
在近日于阿塞拜疆巴庫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最新全球碳預算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迄今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了初步核算,并......
2024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與多能互補系統國際會議于9月21日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及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華北電力大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