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四大癌癥死亡原因,占所有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的85%-90%。HCC誘發的主要原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慢性感染、酗酒以及代謝綜合征。其中,85%的中國HCC患者是由HBV感染引起的。盡管既往研究已經成功地繪制了HCC的遺傳圖譜,但是HBV感染誘發HCC的過程中遺傳突變驅動癌癥表型的機制仍然未知。
2019年10月3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及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聯合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雜志上在線發表了題為“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利用多種先進技術平臺對159例乙肝病毒相關性肝癌(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HCC)患者的腫瘤和癌旁組織進行了多維蛋白質基因組學測定。研究結果揭示了全景式中國肝癌隊列的蛋白基因組學與關鍵信號通路的激活狀態和肝特異性代謝相關蛋白表達異常之間的關系。通過多維組學數據分析,可將HBV-HCC分為三個亞型:代謝驅動型、微環境失調型和增殖驅動型,并發現了兩個與亞型相關的生物標志物PYCR2及ADH1A。
本研究利用最先進的組學技術對HBV-HCC進行多維蛋白質基因組學特征進行全面分析,研究結果不僅為肝癌的基礎研究提供了高質量的數據資源,同時也為肝癌的精準分型與個體化治療、療效監測和預后判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近日,我國科學家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干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1(IFITM1)通過關鍵氨基酸位點競爭性抑制EB病毒(EBV)表面糖蛋白與上皮細胞感染受體-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A2(EphA2)的結合,形成“鉗形......
4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余學奎、羅成團隊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分別解析了HECT型泛素連接酶家族E6AP蛋白、人乳頭瘤病毒(HPV)的癌蛋白E6結合E6AP不同構象復合物的結構,并結......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許永團隊報道了一種新型的、高效的靶向環磷酸腺苷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結合蛋白CBP/腺病毒EA1結合蛋白p300(CBP/p300)的蛋白降解靶向嵌......
4月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課題組和浙江大學教授李新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探針,為氣體信號分子一氧化氮(NO)調控低糖誘導的神經元凋亡提供了新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化學科學》。葡萄......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院士、吳曉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黎明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蛋白冠調控納米酶活性研究領域獲新進展,相關研究已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納米酶表面吸附蛋白的形狀影響催化......
我所發展可實現靶蛋白結構穩定性分析的時間分辨紫外激光解離質譜法發布時間:2024-04-08 | 供稿部門:1822組 | ......
阿爾茨海默病(AD)又稱老年癡呆,起病隱匿,病程緩慢且不可逆,以智能障礙為主。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全球AD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回望2023年,AD......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正常發育過程受到核基因組和葉綠體基因組在多個層次的協同調控。核質互作的分子機理是葉綠體生物發生的核心科學問題之一。光合膜蛋白復合體的反應中心亞基通常由葉綠體基因編碼,......
復旦大學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采購國際招標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通過復旦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系統(以下簡稱電子采購平臺,網址為:https://czzx.fudan.edu.cn)在線獲取招......
控制KRAS:揭示關鍵癌癥蛋白的變構位點研究人員在基因組調控中心和威康薩克研究所利用深度突變掃描技術全面識別了蛋白質KRAS中的變構控制位點,該蛋白質是許多類型的癌癥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之一。科學家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