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鄭州大學孫瑩璞課題組與清華大學頡偉課題組在Science上發表研究長文Reset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human parental-to-zygotic transition,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并影響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卵細胞受精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并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囊胚,后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近年來,以小鼠等模式生物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質開放性、染色質高級結構以及組蛋白修飾等表觀遺傳學特征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都逐漸被揭示。在這項研究中,頡偉實驗室利用并優化了蛋白與染色質結合位點檢測的新技術CUT&RUN(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Release Using Nuclease ),成功地在少至50細胞的樣品中實現了組蛋白修飾全基因分布的檢測。在人類發育成熟的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中檢測了H3K4me3,H3K27me3以及H3K27ac的動態變化。研究結果表明,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重編程經歷了和小鼠非常不同的動態變化。前期研究表明,在小鼠中,H3K4me3與H3K27me3均呈現與體細胞不同的非經典的分布規律。而在人類卵細胞中,H3K4me3與H3K27me3均呈現經典的分布模式。在受精后,小鼠中母源H3K27me3能夠傳遞至囊胚,而人類的H3K27me3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前被大規模地去除,并在基因組激活后重新建立。H3K4me3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前出現在許多啟動子區域以及基因遠端開放區域,并伴隨著這些區域染色質開放性的建立。研究團隊將這種H3K4me3稱之為預備性的H3K4me3(priming H3K4me3)狀態。在合子基因組激活后,這些區域會轉變為激活或抑制的狀態。研究人員提出了“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這些結果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重編程的特殊性以及研究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重要性。同時,這些結果也為未來進一步理解人類早期胚胎的發育和臨床指導提供了關鍵的數據和線索。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吳珍芳團隊在妊娠早期母胎互作調控豬胚胎著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豬胚胎著床過程中胚胎與母體子宮內膜細胞組分變化、基因時空表達規律以及母胎信號傳導新機制。相關成果......
近日,我國科學家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干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1(IFITM1)通過關鍵氨基酸位點競爭性抑制EB病毒(EBV)表面糖蛋白與上皮細胞感染受體-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A2(EphA2)的結合,形成“鉗形......
4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余學奎、羅成團隊合作,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分別解析了HECT型泛素連接酶家族E6AP蛋白、人乳頭瘤病毒(HPV)的癌蛋白E6結合E6AP不同構象復合物的結構,并結......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許永團隊報道了一種新型的、高效的靶向環磷酸腺苷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結合蛋白CBP/腺病毒EA1結合蛋白p300(CBP/p300)的蛋白降解靶向嵌......
4月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課題組和浙江大學教授李新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探針,為氣體信號分子一氧化氮(NO)調控低糖誘導的神經元凋亡提供了新見解。相關研究發表于《化學科學》。葡萄......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院士、吳曉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黎明研究員團隊合作,在蛋白冠調控納米酶活性研究領域獲新進展,相關研究已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納米酶表面吸附蛋白的形狀影響催化......
編譯|杜珊妮王兆昱在通常情況下,若要繪制包含生物體所有細胞類型的圖譜,需要大規模的跨國合作和龐大的預算經費。然而,事情也有例外。據《自然》網站近日報道,3名研究人員主導,僅在1年內就以很低的成本,干成......
我所發展可實現靶蛋白結構穩定性分析的時間分辨紫外激光解離質譜法發布時間:2024-04-08 | 供稿部門:1822組 | ......
阿爾茨海默病(AD)又稱老年癡呆,起病隱匿,病程緩慢且不可逆,以智能障礙為主。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全球AD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回望2023年,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