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山地是我國植物多樣性和特有性中心之一。該地區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等特殊土壤生境豐富多樣,較強的土壤、地質異質性孕育了南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關于該地區生物多樣性起源和演化機制尚缺乏深入研究。
報春苣苔屬(Primulina)是典型的特殊土壤生境植物類群,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喀斯特和丹霞地貌,南嶺是其物種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是研究該地區植物多樣性形成與演化機制的理想模式。報春苣苔屬多葶報春苣苔復合群包括五個近期分化的物種,均特有分布于南嶺山地,其中多葶報春苣苔、湖南報春苣苔、多色報春苣苔和淡黃報春苣苔為喀斯特土壤生境特有物種,而遂川報春苣苔為丹霞地貌生境特有物種(如圖)。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后柯富士在研究員康明的指導下,以多葶報春苣苔復合群為研究對象,利用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分析了該復合群遺傳結構、系統發育關系、種群歷史和基因流,解析了物種基因組分化特征,并探討了特殊土壤生境適應性和物種形成的基因組機制。群體基因組分析表明,多葶報春苣苔復合群種間存在歷史基因流,基因流和連鎖選擇對基因組遺傳分化有塑造作用,但其主要作用于非基因組高度分化區域上;而祖先多態性分選在基因組高度分化區域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基于基因組掃描和選擇分析,研究進一步篩選了與遂川報春苣苔丹霞地貌生境適應性相關的基因組變異,并證明這些變異可能與適應性和物種形成有關。
研究為南嶺山地特殊土壤生境物種形成和多樣性演化提供了基因組學層面上的解析,為深入理解該區域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態學》)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的支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其中專門部署了深化生態文明......
9月21日—23日,第十五屆全國生物多樣性科學與保護研討會舉辦。本次研討會共設13場專題報告會和1場期刊交流會,共計155個報告,收錄摘要188篇。專題報告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主題,設有生物多樣性起源......
冰前湖與冰川末端相連,是揭示全球氣候變化和區域響應的信息載體。冰前湖因低溫、貧營養和強輻射等特性而少有高等生物存活,但在這樣的環境中卻棲息著大量微生物。近半個世紀以來,氣候變暖和冰川加速消融正在改變冰......
近年來,集約化農業和畜牧業的擴展導致森林和草地的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要原因。不同營養級生物通過多樣性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多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即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因此,明......
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豐富?長期以來,這個趣味十足的謎題吸引了全世界生態學家和生物學家廣泛關注。圖為中國西南部的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供圖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
作為最早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了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原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引領推動全球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濕地生態系統管理研究團隊在《科學》發表述評文章,建議保護和恢復全球小微濕地。《中國科學報》從東北地理所獲悉,小微濕地是全年或部分時間有水、......
5月22日,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舉行。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BepartofthePlan)”。《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
5月11日至12日,南開大學第九屆“全球公能”國際勝任力青年人才訓練營首屆全球治理青年論壇在津舉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18所高校的87名學生代表聯合發布了《......
近日,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中國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是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地方政府咨詢委員會指導下,為舉辦好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