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6-19 16:54 原文鏈接: 研究揭示肥胖與遺傳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的肥胖人數呈現爆炸式增長。據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約有9000萬肥胖人群,已高居全球榜首

    世界衛生組織更是指出,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等若干慢性病的主要風險因素。由此可見,肥胖已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然而如何科學減肥,恐怕不是單單一句“管住嘴、邁開腿” 的口號能解決的。

    人們習慣于將肥胖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意志力不足聯系在一起,但這種成見可能會給肥胖人群帶來羞恥感,并給他們的減重帶來心理阻礙。

    因此,如果科學家能預測并量化肥胖的遺傳傾向,這不僅能幫助具有肥胖遺傳傾向的人群預防肥胖、幫助肥胖人群減肥,更有助于消除人們對肥胖的歧視。這樣的發現對正在與過度肥胖做斗爭的人群來說將意義重大。檢驗醫學網

    對此,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預測個體先天肥胖風險的多基因風險評分系統。該評分系統采用了現有最大的關于肥胖的全基因組數據,利用新算法整合了200多萬個影響體重質量指數(BMI)的遺傳變異信息。與此同時,他們使用了超過11萬組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個人數據來驗證該評分系統的有效性,并準確評估了另外30多萬名參與者的肥胖遺傳特征。

    研究人員發現,遺傳性肥胖的特征在兒童早期就會出現,并通常在成年早期時變得愈加明顯。這一發現使對遺傳性肥胖的早期干預成為了可能。“我們一直認為,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有容易發胖的遺傳傾向。” 麻省總醫院基因組醫學中心的臨床醫生兼研究員Amit V. Khera博士表示,“現在我們證實了這一點,并能通過評分系統量化該遺傳傾向,這有助于我們制定更有效的肥胖預防策略。”檢驗醫學網

    據研究結果顯示,風險評分前10%的成年人平均比評分后10%的人重30磅(約13.5公斤),前者患有嚴重肥胖癥的風險是后者的25倍,且前者患心血管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也相應更高。

    “但是風險評分偏高并不一定意味著肥胖。”麻省總醫院基因組醫學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教授Kathiresan博士表示,“基因并非命運的主宰。雖然具有高遺傳風險的人群需要更努力地維持正常體重,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消減遺傳傾向帶來的一些影響。因此,盡早識別個體的高風險遺傳傾向,對預防肥胖來說非常重要。”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