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7日-18日,第十七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以下簡稱“第十七屆POPs論壇”)在山青海碧的青島召開,本次論壇聚焦“新污染物治理”,以“新污染物治理與健康環境”為主題,共舉辦4場大會報告和20場分會報告。
新污染物治理分會場
18日上午的“新污染物治理”分會場中,暨南大學游靜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陳啟晴教授,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邢維龍,青島理工大學楊唐副教授,青島科技大學孟凡慶副教授,湖南大學周成赟講師,分別帶來精彩的演講報告,另有多位研究生分享了近期研究進展,吸引現場參會人員爭相提問,現場氛圍十分熱烈。
報告人:暨南大學 游靜教授
報告題目:效應導向的新污染物篩查與評價策略
生態風險評估與管控必須關注復合污染,需要精準識別致毒物。而新污染物是復合污染,風險評估不確定性高。因此,課題組將研究目標轉向生命周期理念下的新污染物雙向管控方案,通過EDT和EDA進行基于效應導向/事件驅動的新污染物篩查與評價,并分享了應用EDT概念發展的實際案例,包括生物篩查測試組設計、大數據可疑性和非靶標篩查以及復合污染風險評價(AOP網絡)。
游靜教授還列舉了EDT的未來發展應用前景,在挖掘文獻大數據方面可提供區域毒性特征,構建毒性識別生物測試組;在綜合高通量測試和人工智能領域,基于大數據開展可疑性篩查,建立非靶標篩查離子碎片庫;還可應用于構建AOP網絡,確認混合物主要效應事件通路,評價復合風險。
報告人:華東師范大學 陳啟晴教授
報告題目:微塑料上復合污染物的釋放及其環境效應
微塑料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新污染物,陳啟晴課題組通過微塑料在魚體內的殘留分析開展微塑料增強添加劑的生物富集研究,研究顯示微塑料增加了BPA在腸道和頭部的富集量,而大部分神經毒性指標在共暴露組有所上調,AChE的活性在共暴露組無明顯變化。通過模型研究結果發現,微塑料對污染物生物富集影響有限,食物等天然顆粒比微塑料的影響更大。
課題組還開展了微塑料對有機污染物生物富集的影響研究,分別通過室內暴露實驗和模型預測等方法發現,微塑料僅促進添加劑類的生物富集。塑料添加劑在河口環境中的模擬釋放等研究結果顯示,塑料上的污染物混合毒性效應顯著,抗氧化劑、中間產物、抗菌劑等物質的釋放值得引起重視。
報告人: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邢維龍
報告題目:零價鐵三金屬構建與其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初步探索
零價鐵具有無毒、價格低廉、還原能力強等特點。通過s-Fe0-(Cu-Ag)降解復合污染物研究發現了其相關的影響因素,以及RhB和PNP復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其中存活率和孵化率明顯改善,并介紹了DCF的降解機理等。
報告人:青島理工大學 楊唐副教授
報告題目:污水處理廠亞微米級生物氣溶膠抗生素抗性污染特征
抗生素的長期濫用,誘導了環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及抗生素抗性細菌(ARB)的產生和廣泛傳播。污水處理廠是生物氣溶膠重要的源與匯之一。生物氣溶膠是污水處理過程中ARGs和ARB自液相/泥相向大氣傳播的重要媒介。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曝氣、攪拌或污泥脫水等驅動均會導致混合液懸浮固體突破水汽界面,形成生物氣溶膠。
從粒徑分布、致病性金屬或非金屬元素、氣溶膠化潛力、致病性抗生素抗性細菌等多方面對污水處理廠的生物氣溶膠進行監測,結果發現:相比上風向,污水處理廠及下風向生物氣溶膠具有更多的粒子數、更小的峰值粒徑、更高比例的超微粒子;共監測到537種ARGs副型,污泥脫水間282種,好氧池279種,細格柵271種,缺氧池257種,監測到12種主型,主導的是多藥類;13種致病菌至少攜帶2中ARGs亞型。
報告人:青島科技大學 孟凡慶副教授
報告題目:壓電催化材料的結構調控及其在抗生素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探索
據調查,中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量高達70%,遠超30%的國際水平。在長江流域、黃海、渤海的樣品均檢出抗生素,其中河流中濃度偏高。另有約41.6%孕婦尿液中檢出抗生素,79%學齡前兒童檢出抗生素。
因此,課題組從碳基MoS2壓電催化材料降解高鹽制藥廢水,MoS2材料薄層結構與循環性能調控與應用,低成本生物質基壓電催化材料的制備與應用,自由基前驅體強化壓電催化降解有機物效果,抗生素類制藥廢水壓電降解機理與毒性遷移這幾方面開展抗生素廢水處理的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采用原子摻雜、碳材料復合等方式能夠從晶型結構、帶隙和應變響應等方面提升材料的壓電性能;活性氧自由基對抗生素的氧化降解貢獻要高于其他自由基;環境能量如風能、水流等可以引發壓電響應用于水處理。
報告人:湖南大學講師 周成赟
報告題目:碳基復合材料的設計及其對水中抗生素的去除性能及機理研究
周成赟從自組裝氮化碳的設計及其在可見光催化下去除磺胺二甲基喀啶的應用和多孔藻基炭的設計及其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水中的抗生素的應用研究兩個方面展開闡述。
通過引入巴比妥酸、硫代巴比妥酸、半胱氨酸、水楊酸、2,5-二溴吡嗪作為含有苯環結構的單體與尿素、三聚氰胺、二氰胺進行自組裝共聚,得到改性的氮化碳,并應用于磺胺二甲基喀啶與四環素的氧化去除。
研究生報告——
廈門大學研究生 于曉璇
報告題目:貝類養殖環境下微塑料對抗生素的吸附特征
四川大學研究生 唐濤濤
報告題目:破譯環丙沙星(CIP)影響厭氧消化的內部機制、降解性能及其解毒機理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 王競生
報告題目:大鵬灣與大亞灣水生生物中電子有機發光材料的污染特征初探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 陳方杰
報告題目:零價鐵活化過氧化鈣協同治理水體有機無機復合污染的研究
貴州大學研究生 鄒曉爽
報告題目:苯并[a]芘好氧降解菌Acinetobacter XS-4的分離篩選及其降解性能、機理研究
深圳大學研究生 許妙玲
報告題目:氧化-還原協同降解三溴苯酚的研究
相關鏈接:
群英匯聚 第十七屆POPs論壇共研新污染物治理與健康環境
https://www.antpedia.com/news/86/n-2964986.html
頭腦風暴|第十七屆POPs論壇圓滿閉幕 明年貴陽再相聚
https://www.antpedia.com/news/27/n-2965827.html
請持續關注后續報道。
由天津市分析測試協會標準物質與檢測技術分會、天津市標準物質與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阿爾塔)、北京國實檢測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阿爾塔有約—環境專題【新污染物:PFAS】技術研討會”已于6月......
7月2日,在第二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2024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其中,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推薦的“對多介質環境中新污染物進行識別、溯源和健康風險管控”問題入選為......
聚焦新污染物與人類健康相關生物有害物質研究2024年5月27日,中國香港——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與香港浸會大學(簡稱“浸大”)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基于浸大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探明了微塑料與液晶單體等新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效應。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環境科學-納米》(Env......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設有大會報告......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屆大會以“紀念斯德......
作者:李劍超陜西師范大學,教授一、引言新污染物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等特點,難以用傳統的分析方法進行有效的檢測和分析。因此,需要開發一種高效、靈敏和特異的技術,能夠快速檢測和定量分析新污染物,為......
為加強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優化完善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生態環境部辦公廳3月13日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體系表(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用于規范和指導新污染物生態環境監測標......
新污染物研究是近年來倍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安捷倫氣相色譜/四極桿-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GC/Q-TOF) 推出十幾年來,科學家利用該卓越的儀器分析系統開展了大量前......
新污染物研究是近年來倍受關注的環境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安捷倫氣相色譜/四極桿-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 (GC/Q-TOF) 推出十幾年來,科學家利用該卓越的儀器分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