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3年研究生入學筆試剛剛結束。與之相伴的,則是人們對于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再次關注。
近年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研究生培養單位一直在不斷以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為抓手,提升基層改革的積極性。其中,主持申報以及參加各級教改項目已成為基層開展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渠道。
教改項目在研究生教育領域逐漸興起,表明了越來越多的實踐者開始重視教育教學改革,也具備了改革的意識,善于以承擔項目的形式推進研究生教育工作,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是,“項目化治理”并非靈丹妙藥。如火如荼的教改項目并不一定能真正帶來教改實效。
根據筆者的觀察和經歷,當前的研究生教改項目存在五種問題,需要盡可能避免。
第一,掛教改為名,爭項目為實。當前,“育人”正在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底色,但育人改革的項目化會滋生一些“偽教改”現象。由于高級別項目在申報時經常需要較低級別項目作為前期改革工作的證據,讓項目申報具備了“嵌套性”。相對于科研項目,教改項目一般資金甚少,這導致不少教改項目有名無實,申報者重在獲得項目,甚至不關心經費。在缺乏有效評估機制的條件下,是否真在改革往往成為一筆糊涂賬。
由于研究生教育關鍵靠導師指導,改革更多時候應該是為更好的指導創造框架條件,需要破除舊的制度或模式。而這種改革需要長時間堅持,“注水”必定難有成效。短短兩到三年的項目能否起到作用,值得進一步審視。
第二,盲目追熱度,缺乏關聯性。教育政策的密集出臺為各種研究生教改項目提供了依據。但一些項目盲目追逐政策話題熱度,缺少對相關話題與自身教改之間關系的深刻理解,似乎掛上一個“熱詞”,項目就一定能成功。
比如,有的教改項目申請條件明明只有幾位有留學背景的導師,其他所有教育元素都在國內甚至省內,卻打著“國際化”的名號;有的教改項目冠以“課程思政”的名頭,但完全沒有弄清楚課程思政的目的何在、困難何在以及如何實施;更多教改項目以“產教融合”“新工科”“學科交叉”“分類培養”等熱詞為標簽,但在具體實施中難以看到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影子。殊不知,缺乏關聯性的“熱詞”反而容易讓教改項目“脫實向虛”。
第三,解題偏求全,忽視層次性。國內研究生教育體系是一個層次分明的結構,并由主管部門級、培養單位的校級、院系級以及實驗室/課題組級共同構成。每個層次都具有各自的權限、功能以及工作重點。雖然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在基層,但這種科層制結構有利于規模化培養人才并更好治理。
目前,教改項目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低層向上突破”。比如,一個實驗室/課題組為開展教改計劃的事項,完全超出了其資源和權限的范圍。這些事項甚至只有靠學校協調才能進行。因為忽視解題的層次性,基層出現了大量偏宏觀的教改項目,使得改革的可行性大為降低。當然,這種項目的普遍存在也說明了基層有自主的意識和活力,只不過這種活力受到了限制。
第四,單打獨斗多,缺少協同性。研究生教育只有在一個開放系統中才能保持活力,也只有將重要的利益相關者納入培養體系中,才能更好匯聚資源用于育人。然而,很多教改項目只是在學校、院系或導師一端發力,極有可能事倍功半。
比如,學科交叉培養經常被理解為讓校內的另一個學科參與進來,但如果沒有來自行業企業真實問題的牽引,學科交叉育人便會失去依托。因為真實問題,特別是需要多學科合作才能解決的工程問題才是好的育人資源。再比如,一些以“聯合培養”“產教融合”“產學研”“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為題的教改項目,本身就以納入外部利益相關者為重要目標。如果沒有花時間、精力吸引企業合作方參與,就等于回避了要解決的難題。
第五,教改有行動,缺少研究性。好的教育教學改革應該是一種行動研究,即邊改革,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或者說是在行動中研究,為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反思。只有研究而沒有行動是萬萬不可的,但只有行動沒有研究則無法為行動提供支撐。一線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如何做”“做什么”,但對于“為何做”“做得好不好”“如何化解難題”等問題,則往往難以提供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
換言之,很多教改是行動多,但基于研究的證據不足。提到教改背景時,往往以宏大的政策話語闡述,缺少校本或院本的針對性。提到改革效果時,也經常是以“取得了良好成效”一筆帶過。這些都是因缺乏研究而缺少證據的表現。雖然教改項目不需要如科研項目般追求證據的科學性、完備性,但至少不能沒有證據。
當然,上述問題遠遠不能涵蓋研究生教改項目問題的全部,其在各項目中表現的程度也有差異。相信只要保有“更好育人”的改革初心,抓住“問題導向”的改革方法,就一定能避免這些問題,讓改革產生實效。
(本文為華中科技大學文科“雙一流”建設平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所研究成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發布關于2023年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研究成果獲獎名單的公示。2023年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秀研究成果53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9項、三等獎30項。公示原......
專業學位碩士生(專碩)項目的設立,從頂層設計來看,是希望使研究生有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很多高校只是把專碩項目當作擴大招生規模的一種方式,專碩和學碩之間的界限并不清楚。如果就按照學碩的培養模式去......
近日,新一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公示名單公布。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專家核查及評議結果公示》,全國新增8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92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共計新增27......
包萬平。青海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近期,包括中南大學、武漢輕工業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相繼召開管理重心下移改革工作推進會或深化校院兩級管理改革推進會,以推動學校職能部門向學院放權的“院......
吉林省安圖縣,長白山深處,隱藏著一座靜悄悄的試驗站。7月30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該試驗站——吉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安圖試驗站,看到在不大的辦公室里,陳列著袋裝鮮食玉米、不同品種的水稻標本、由杏鮑菇加工......
7月30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在國資央企系統進行宣講,中央宣講團成員,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作宣講報告。圖片系統掌握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方法張玉卓對黨的二十屆三......
廣西加快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深化賦予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制度、強化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考核與激勵導向……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市場監督......
《新型博士:如何構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美]萊納德·卡蘇托、羅伯特·韋斯巴赫著,樊智強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定價:128元1記得大約在10年前的一次小型會議上,我作為清華大學研究生院......
李鋒亮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教授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在經歷了多輪草案修訂后,終于正式出臺,并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隨之,已實施多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根據新華社報道,2024年中央財政將支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教育、科技投入保障,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報告提出,支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