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5-13 11:51 原文鏈接: 研究確鑿!空氣污染可迅速誘發心血管事件

      缺血性心臟病(IHD)是全球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估計,2019年全球約有910萬人死于IHD。而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作為IHD的重要臨床綜合征,是一種致命的心血管急癥,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現有研究已證實,空氣污染可能是引發ACS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立足當前全球空氣污染仍在繼續、心血管疾病負擔不斷加重的現實情況,積極探明空氣污染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識別潛在的易感性特征,在現階段顯得尤為必要。

      一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團隊利用胸痛中心大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多種空氣污染物的急性暴露可在極短時間(1小時)內誘發ACS發作,效應可持續一日左右,相關效應在老年人群和冬季期間更強。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心血管領域著名期刊Circulation。

      霍勇表示,該研究為首次系統地評估多種空氣污染物小時水平暴露對ACS及其全部亞型發病的影響,為確證空氣污染危害心血管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流行病學證據,也為我國未來修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和優化敏感人群的防護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亟須探索多種空氣污染物對ACS影響

      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心血管急癥。它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A)。

      “過去,很多流行病學研究提出環境空氣污染是引發ACS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然而上述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葛均波表示。

      具體研究不足表現為:第一,這些研究多關注一到兩種空氣污染物對ACS或STEMI的影響,可能導致研究偏倚;第二,相關研究結論尚不一致,尤其是對臭氧(O3)和粗顆粒物(PM2.5~10)能否升高ACS風險存在爭議;第三,多采用時間序列研究設計,基于日發病或死亡數及污染物日均值進行統計分析,可能導致生態學偏倚,且同一天內的暴露與結局發生順序難以確定,不利于因果推斷。

      “因此,目前急需基于小時水平數據開展個體病例交叉研究,系統地探索多種空氣污染物短期暴露對ACS及其所有亞型急性發作的影響。”霍勇說。

      鑒于此,此項研究基于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胸痛中心數據庫2015年1月~2020年9月間的數據,在全國318座城市2239家醫院開展了一項個體水平的時間分層病例交叉研究,共納入129萬名ACS患者,其中,STEMI、NSTEMI與UA患者比例分別為36.8%、20.1%和43.1%。

      研究人員從距離就診醫院最近的環境監測站點獲得6種主要空氣污染物(PM2.5、PM10、NO2、SO2、CO、O3)的小時濃度,并以PM10與PM2.5的濃度差值作為PM2.5~10的濃度。

      “我們將分布滯后非線性模型(DLNM)與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相結合,同時在模型中控制溫濕度和節假日因素,系統探索各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小時暴露與ACS發病的關聯以及時間滯后模式,并探索可能的敏感人群。”霍勇說。

      空氣污染與心血管事件呈正相關

      研究結果表明,PM2.5、NO2、SO2和CO在極短時間(也就是1小時)便可顯著升高ACS及其所有亞型急性發作的風險,隨后效應逐漸減弱,直至約24小時后不具有統計學顯著性。而這是以往研究沒有探索到的。

      并且,在24小時內,PM2.5、NO2、SO2和CO濃度每升高1個四分位數間距(IQR),ACS發病累積風險增加1.32%。不同污染物對ACS不同亞型的影響程度略有差異,整體而言,NO2對三種亞型影響較強,PM2.5與CO次之,SO2較弱。

      更為重要的是,研究還發現PM2.5、NO2、SO2和CO對ACS及其亞型發病的影響幾乎呈線性關系,且沒有明顯的閾值。

      “這表明,在任何濃度下,這四種污染物均有可能升高ACS發作風險。” 闞海東表示,將空氣污染暴露盡可能降至最低水平有助于預防ACS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發作。

      而這一發現也有力地支持了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全球空氣質量指南》中收緊空氣質量目標。

      隨后,研究在分層分析后進一步揭示,空氣污染引起ACS發病的效應在老年人(65歲及以上)中以及寒冷季節更強。

      “因此,老年人群應該格外注意防范空氣污染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施,降低自身空氣污染暴露水平,從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霍勇建議,老年人群在天氣污染的情況下,應戴口罩、使用室內空氣凈化器,減少戶外活動等,政府部門也有必要在寒冷季節下建立相關的預警系統,降低空氣污染對人群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最終目標就是沒有胸痛

      針對研究結果中提到的“24小時后,各種空氣污染物與ACS發病之間的關聯基本都不具有統計學顯著性”這一結論,霍勇特別強調,這并不能說明在24小時以后,就一定沒有ACS的風險了。

      “檢驗結果是否顯著,這是一個統計學上的概念,這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結果的臨床意義。雖然24小時以后效應不再顯著,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ACS發病風險增加百分比大于0的情況,這提示相關污染物依然有一定的健康風險。但因方法的限制,研究只能關注空氣污染幾天內的急性效應,空氣污染的慢性效應更大,而這是本研究無法關注到的。”霍勇說,空氣質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此外,研究未發現PM2.5~10、O3與ACS及任一亞型的關聯。

      “但這并不能說這兩種污染物就是絕對安全的,尤其是不能說這兩種污染物對ACS以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是沒有危害的。”葛均波說。

      不過,任何流行病學研究都不是完美的。在此項研究中,因數據的限制,在數據庫內無法識別復發病人,所以暫時無法探索空氣污染對于復發和新發ACS影響的差異;因沒有收集患者入院前的用藥信息,無法探索不同藥物與空氣污染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闡明哪些藥物可以抵御空氣污染的威脅;因未能與病人的隨訪數據、死亡數據相結合,沒有研究各類危險因素對于心血管事件發作后轉歸的影響。

      此外,心血管疾病有很多類型,包括主動脈夾層、急性心衰、房顫等,應該研究空氣污染與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的關聯程度。

      結合此項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推動我國胸痛中心的建設?面對記者的提問,霍勇表示,這其實就是“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截至2021年12月,全國共有2398個縣級市、縣、區等行政區域啟動胸痛中心建設,已實現縣域96%覆蓋。“從現有的胸痛中心的大數據中分析出影響我國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然后通過相關措施的制定,積極地預防或減少心血管病事件的發生。”

      “我們建設胸痛中心的最終目標就是沒有胸痛!”霍勇說。

    相關文章

    低出生體重兒40歲后患心血管等病風險較高

    日本研究團隊開展的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出生時體重較輕的人,40歲以后患心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較高。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他們以2......

    心臟的謎團被解開,相關研究內容已經發表在Nature

    肯塔基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長達60年的謎團,這個謎團是關于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KennethS.Campbell博士是英國醫學院心血管醫學部的轉化研究主任,他在分子水平上繪制了心臟的一......

    我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梗研究獲新突破

    近日,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中國原創研究成果,一項有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專家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的相關論文《中國通心絡治療......

    加強空氣治理,疾控中心環境所開展細顆粒物成分分析實驗室間比對工作

    為保障國家疾控局重大傳染病防控項目“空氣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與防護”(簡稱監測項目)細顆粒物(PM2.5)成分監測數據質量,加強項目相關實驗室成分分析質量控制,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于2023年6-7月......

    最佳入睡時間段確定了!睡早了或熬夜都存在健康風險...

    現代社會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帶來了很多挑戰,那些被認為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上夜班、熬夜不睡和倒時差,已經嚴重擾亂了我們的生物鐘。現在越來越明確的是,生物鐘紊亂正在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內......

    在澳華人發現洪水退去死亡風險繼續還有多少天?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的科學家首次發現,在洪水事件中受影響的人們在事件后三至六周之間的死亡風險(包括心臟和肺部問題)顯著增加,甚至在洪水已經退去后仍然存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洪水。圖片來源:Hippop......

    19902019年204個國家/地區1539歲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負擔

    研究背景:了解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s)的整體和特定類型負擔的時序趨勢以及其相關的風險因素對于有效的和有針對性的預防策略和措施至關重要。我們旨在在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提供15-39歲青少......

    向患者展示斑塊照片有助于幫助他們解決心臟風險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向患者展示其動脈中斑塊堆積的圖像不僅能教育他們,還能提供解決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的動力。心血管疾病(CVD)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估計每年造成1790萬人死亡。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

    室內植物吞噬致癌毒素的能力令人驚訝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植物在清除家中、學校或工作場所的有毒、致癌污染物方面是多么有效,這提供了一種可持續的、低成本的方式來確保你呼吸的空氣更加清潔。鑒于人們在家里、學校或工作場所花了90%的時間在室內,我......

    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有助于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

    發表在《老年學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管理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因素可能有助于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大約10%的老年人會出現肌肉無力和身體功能減退,從而導致不良的健康結果和殘疾。該研究發現,血管措施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