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中心及中科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瞿昆教授課題組聯合美國斯坦福大學Howard Chang實驗室,首次揭示了T細胞淋巴瘤(CTCL)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該研究成果以“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of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and dynamic response to HDAC inhibitors”為題發表在6月15日的國際著名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上。
基因調控是一個遺傳和表觀遺傳修飾共同作用的復雜系統,對患者的表觀遺傳基因組的深入研究對于在分子層次了解許多疾病的致病機理、優化診斷和治療方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本文作者以人類 T 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為研究對象,利用一種名為ATAC-seq 新技術研究CTCL患者個性化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及其對藥物敏感性的決定性作用。
CTCL是一種由T淋巴細胞克隆性增生造成的較為罕見的復雜性疾病,晚期的CTCL如Sézary綜合癥,癌細胞可以轉移至血液,導致T細胞白血病,是一種非常致命的疾病。本文作者通過流式分離正常人和患者新鮮血液中的CD4+ T細胞,利用ATAC-seq技術快速檢測正常人和患者血液中微量活體T淋巴細胞的染色質開放位點,整合各類組學數據和生物信息分析技術,深度解析CTCL表觀遺傳指紋,構建CTCL腫瘤特異性、患者特異性和細胞特異性基因調控網絡。作者還通過追蹤患者在組蛋白脫乙酰酶抑制劑(HDACi)抗癌藥物治療過程中各個時間點的表觀遺傳狀態,在時間尺度上深入研究表觀遺傳基因組和關鍵性轉錄因子對患者藥物敏感性的動態調控機制,并準確預測患者對HDACi抗癌藥物的敏感性。本文是首個實時構建癌癥個性化表觀遺傳調控網絡的工作,一方面為研究其他疾病的個性化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建立了模板,另一方面為患者的精準醫療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因此對推動精準醫療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
SARS-CoV-2會引起嗅覺的深刻變化,包括完全喪失嗅覺。盡管這些改變通常是短暫的,但許多COVID-19患者表現出持續數月至數年的嗅覺功能障礙。盡管動物和人體尸檢研究已經提出了導致急性嗅覺喪失的機......
端粒可以保護染色體的末端,并影響細胞壽命。端粒的長度會隨著細胞的分裂而縮短,最終導致細胞衰老。衰老T細胞的形成、如何避免T細胞衰老,并維持長期的免疫記憶,這些問題尚不清楚。近日,發表在《NatureC......
原創轉網轉化醫學網 FDA批準的三種CD19靶向CART療法,Axi-cel,Tisa-cel和Liso-cel,都是通過病毒載體和復雜的制造工藝制備的。新興的非病毒基因轉移CD19CAR-......
西雅圖基因(Seagen)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CD30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物(ADC)Adcetris(安適利,通用名:brentuximabvedotin,注射用本妥昔單抗):......
非病毒工程改造的免疫細胞可用于個性化治療癌癥,英國《自然》雜志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了這一改造細胞的重大進展及其人體臨床試驗。該方法使用CRISPR基因組編輯(一個源于細菌的系統),生成了患者特異......
英國《自然·醫學》雜志發表了一篇健康論文,展示了5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在CAR-T細胞療法之后,無藥緩解達17個月。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體免疫風濕性疾病,全球人口發病率約0.1%,于年輕女......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全新、快速、有效的方法,用于在實驗室中生產抗癌免疫細胞。這一研究或有助于將免疫細胞治療從昂貴的小眾方法擴展到廣泛適用的領域。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這項成果......
《科學免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腸道內的屏障細胞是如何將信息傳遞給在腸道內巡邏的T細胞的。這些細胞通過表達一種名為HVEM的蛋白質進行交流,這種蛋白質促使T細胞存活更長時間,移動更多來阻止潛在的感染......
由LMU和HelmholtzMunich免疫學家VigoHeissmeyer和TakuIto-Kureha組成的研究小組揭示了T細胞中m6A修飾的基本功能。甲基化是核酸的化學修飾,不僅存在于DNA上,......
免疫系統是一個由器官、細胞和蛋白質組成的復雜網絡,負責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物質的侵襲,同時也保護自身細胞。當外來物質“到訪”時,免疫系統會引發一系列反應,最常見的一種是引發炎癥,通常會表現出與過敏有關的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