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1-27 11:12 原文鏈接: 破五唯南京大學多元評價擢人才

    雖然臨近春節,但南京大學(以下簡稱南大)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郭少華依然在快馬加鞭地做實驗。

    如何用廉價原材料制備高性能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是郭少華正在“死磕”的科研難題。在鈉離子電池產業化之前,還要解決電池的電化學活性降低、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均受限等基礎問題。這是一場科研持久戰:研究難度大、周期長、成果積累慢……

    但讓郭少華驚喜的是,2020年底,來南大任教后的第四年,他被破格晉升為教授。

    在職稱評審答辯時,他除了描述自己的代表性論文,還向評審專家介紹自己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與上市企業合作項目中的產業化進展等情況,最終打動校內外評委。

    遵循科技人才發展和科研規律,科學設立評價目標、指標、方法,為南京大學近年來探索科技評價制度改革注入了源頭活水。

    南大科技處處長姜田介紹,目前,南大積極改革科研評價體系,注重質量、貢獻、績效導向的分類評價,將科研創新活動中重大科研項目、重要科研獎勵、高水平論文著作、高質量研究報告等定量評價,與同行專家評議的定性評價相結合,科研評價逐步從關注發表論文的數量,到質量的再提升,再到解決真問題、做卓越研究上來,一批科研人員的創新潛能被激發。

    優化考評激勵,注重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

    南京大學的科研評價探索之路,見證時代變遷,特別是近十年的科研成果評價政策。

    2014年,南大以“做問題導向的原創研究”為目標鼓勵發表高水平論文,從SCI期刊目錄中遴選高質量的期刊制定出高水平期刊目錄,鼓勵教師對標。5年后,南大在原來以國際一流期刊論文為主要對象的論文評價體系基礎上,補充重要國際會議報告、一流國內期刊論文,構建“三高”論文庫,進一步關注高水平原創性論文的內涵質量。

    但高水平論文并非科研評價的“獨寵”。南大人力資源處副處長孫濤介紹,近年來,南大將科研成果評價體系轉變為以論文、獎項、ZL、專著、決策咨詢報告、文獻整理、學術譯著、藝術創作等各類成果形式為支撐,對教師科研業績進行綜合評價。

    同時,科研創新激勵辦法也相向而行,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姜田介紹,論文在南大科研貢獻激勵中的權重從原先的80%降低到50%,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權重從原來的不足10%提高到25%,獲得重要科技獎勵、高價值ZL等的權重從原來的10%提高到25%。而定性評價中,全面引入了對標科學前沿的創新質量、服務國家需求和經濟主戰場的創新貢獻、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創新績效的同行評價。

    “在某種意義上,論文只是科研的階段性成果,產出滿足‘四個面向’要求的成果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在代表作評價的基礎上,兼顧科研任務的類型和國家與社會的認可,不讓評價體系成為阻礙科技創新的機制性難題。”姜田說。

    推行分類評價,打通晉升通道

    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其科研產出的周期和呈現方式各異,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類分層評價標準,勢在必行。

    由于研究領域的特殊性,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趙康僆,在副教授任期內,發表在一流期刊上的論文并不多,但他如愿在2021年晉升為教授。

    在申報材料中,他提交了自主研發的衛星組網協議和空間網絡地面半實物仿真驗證系統在重點單位、重大工程中的多項應用證明以及多份航天領域同行專家的推薦信;在答辯中,他著重介紹技術突破的價值意義、個人主持的項目、實際應用情況,以及參與編制的多項國際和國內標準。

    “在以往的評價體系中,如果沒有論文數量的支撐,那評價結果可能會受影響,但現在評價內涵的多元化使我更具優勢,也不必為了評職稱而把精力都放在寫論文上了。”趙康僆說。

    趙康僆的“解脫”得益于南大推行的分類評價制度。2019年,南大在職稱評審中新增“專用先進技術組”和學術方向較為小眾冷僻或專業特色明顯的“冷門絕學”特殊崗位學科組。

    新規深化推行代表作制度,建立更專業的“小同行”專家組進行評審;將申報人現場述職時間延長,候選人現場可以提交能夠反映其學術水平的專著、作品等,供評委專家評議。

    在2019和2020年度專用先進技術學科組職稱評審中,最終評定教授4人,副教授2人;在特殊崗位學科組評審中,2人獲批教授。


    相關文章

    蘇州發布引才新政頂尖人才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蘇州發布引才新政頂尖人才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拓撲世界“新交規”!我國學者提出新型類腦計算方案

    7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繆峰教授、梁世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南京理工大學程斌教授通過構筑特殊堆垛構型的魔角石墨烯器件,觀測到電子型鐵電性與拓撲邊界態的共存,并基于可選擇的準連續鐵電開關,首次提......

    中國科協組織公示人才工作理論研究項目評審結果

    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關于2024年人才工作理論研究項目評審結果的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項目管理辦法(修訂)》《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印發采購有關制度的通知》等規定,經公開申報、第三方代理機構資格......

    著力構筑人才競爭優勢

    ——七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系統闡明了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三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關于開展2024年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工信廳聯人〔2024〕3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

    重慶大學深入實施“頭部企業”工程

    中新網重慶6月23日電(記者鐘旖周毅)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22日獲悉,從2021年起,重慶大學啟動實施“頭部企業”工程,三年來,已與國家電網、中國商飛、國家能源集團等28家“頭部企業......

    拔尖創新人才需要怎樣的自主培養體系

    隨著高考的結束,連日來,國內高校紛紛舉辦咨詢會或校園開放日,以期吸引更多學子報考。其間,不同類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成為很多高校的“賣點”,各種實驗班、人才計劃頻頻出現在公眾面前。作為提升國家科技創......

    “羲和號”精確刻畫出太陽大氣較差自轉的三維圖像

    太陽大氣層的自轉有什么規律,特別是不同高度的太陽大氣,自轉又是如何變化的,此前一直沒有定論。然而,13日刊發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的一篇論文,為理解太陽大氣的自轉規律提供新視角。來自南京大學、......

    南大研制全新超導微波頻率梳信號源

    南京大學電子學院超導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研制出一種完全集成且直流電驅動的超導微波頻率梳信號源,易于制造和操作,且能耗極低,有望成為片上集成量子芯片的關鍵信號源,從而推動超導量子科技的發展。這項研究在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