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8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與傳統科學研究相反的新思路,用砷化鎵制造出了最高轉化效率達28.4%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該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的關鍵并非是讓其吸收更多光子而是讓其釋放出更多光子,未來用砷化鎵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有望突破能效轉化記錄的極限。
過去,科學家們都強調通過增加太陽能吸收光子的數量來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太陽能電池吸收陽光后產生的電子必須被作為電提取出來,而那些沒有被足夠快速提取出的電子會衰變并釋放出自己的能量。
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伊萊·亞布魯諾維契領導的研究表明,如果這些釋放的能量作為外部熒光排放出來,太陽能電池的輸出電壓就會提高。亞布魯諾維契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太陽能電池釋放光子的效率越高,其能源轉化效率和提供的電壓就越高。外部熒光是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達到理論最大值——肖克萊·奎塞爾效率極限的關鍵。對于單p-n結太陽能電池來說,這個最大值約為33.5%。”
參與研究人員歐文·米勒解釋道,在太陽能電池的開路環境中,電子無處可去,就會密密擠在一起,理想的情況是,它們排放出外部熒光,精確地平衡入射的太陽光。
基于此,由亞布魯諾維契聯合創辦的阿爾塔設備公司使用亞布魯諾維契早期研發的單晶薄膜技術——外延層剝離技術,用砷化鎵制造出了最高轉化效率達28.4%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不僅打破了此前的轉化效率,其成本也低于其他太陽能電池。目前效率最高的商用太陽能電池由單晶硅圓制造,最高轉化效率為23%。砷化鎵雖然比硅貴,但其收集光子的效率更高。就性價比而言,砷化鎵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理想材料。
亞布魯諾維契說:“太陽能電池的高性能與外部熒光有關,我們的理論將顯著改變未來太陽能電池的面貌,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太陽能電池非常便宜而且高效的世界中。”
近日,南昌大學物理與材料學院舒龍龍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應變梯度對光伏效率的調制”為題在《細胞》旗下物理與材料方向子刊《Matter》上在線發表。撓曲電是指材料受到非均勻應力作用后而表現出電極性的......
增強寬帶隙鈣鈦礦中的光伏擇優取向以實現高效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第一作者:吳章豪,趙玥通訊作者:王長擂*,馬天舒*,趙德威*,李孝峰*單位:蘇州大學,四川大學研究背景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TSCs......
鈣鈦礦光伏電池穩定性重大突破,Nature剛剛刊發學校科研團隊成果,華南理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嚴克友教授團隊針對鈣鈦礦電池光熱穩定性差的行業難題,利用綠色配體演變策略,調控全無機窄帶隙鈣......
圖不同處理策略制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a)背面光學照片;(b)截面掃描電鏡照片;(c)界面分子與鈣鈦礦或金屬氧化物電荷傳輸層的結合能(理論計算);(d)J-V掃描曲線;(e)長期運行穩定性結果在國家......
意大利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從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回收銀,回收率高達98%。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技術與創新》雜志。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正大力推廣和采用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以替......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上峰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傳統(n-i-p)結構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6.1%的光電轉換效率,第三方機構認證效率為25.8%,為目前n-i-p結構......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睿實驗室研發出一種基于芘的共軛母核新分子(Py3)的新型空穴選擇接觸結構,用作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在不犧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能夠大幅度提升鈣鈦礦電池器件的穩定性......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周圓圓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能源》。研究團隊發現,鈣鈦礦薄膜的晶粒底部廣泛存在表面內凹的結構,并揭示了這種結構對于鈣鈦礦薄膜性能和可靠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惠瓊等在Dion-Jacobson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材料設計與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合成設計了系列具有層間輕微位移的Dion-Jacobson型鈣鈦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