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機器人的機械臂有7個自由度的高精度關節,在毫秒級視覺辨識加持下,展現出類人的靈活度和敏銳度,基于深度學習實現最優路徑規劃,以及各類傳統機器人難以完成的精細操作,此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5月28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的“北京創新產業集群示范區”展上,北京順義區中德產業園思靈機器人展臺工作人員的介紹,令人眼前一亮。
本屆科博會主題為“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由北京市貿促會承辦,設有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信息科技與智能制造、綠色雙碳、醫藥健康、數字經濟、區域創新合作6大展區,總面積2.7萬平方米,約650家企業機構參展。
走進前沿科技與未來產業展區,只見一塊光子計算加速卡正在進行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運算。“這是我們研發的第二代光子計算處理器PACE,是目前全球首個驗證光子計算優越性的計算系統,在運行特定神經網絡運算時的性能較高端GPU有顯著優勢,可應用于交通調度、金融交易、材料研究等場景。”曦智科技展臺的工作人員介紹。
這項技術是由北京市首批引領類光電子標桿孵化器——中科創星投資孵化。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表示:“光子信息的優勢在于光子承載的信息量是電子的幾千倍以上。光子產業之于半導體產業,非常類似于新能源汽車之于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產業,也是一個60年才會一遇的重大產業變革和技術革命。”
儲能技術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撐技術。在綠色雙碳展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展示沙盤頗為引人注目。“這項技術將低谷、低質電能轉化為空氣壓力能(內能)儲存,在釋能時,將空氣壓力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透平膨脹發電,可形成長時大規模儲能系統運行的新模式,以國際首套張家口100MW(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為例,年發電可達1.32億度以上,為約5萬戶用戶提供電力,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9萬噸。”中儲國能展臺的工作人員說。
在另一個展示多款鈉離子電池產品及儲能應用示范模型的展臺,中科海鈉執行董事長唐堃表示:“鈉離子電池因為鈉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等優勢,將在規模儲能及動力電池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我們的核心技術來源于中科院物理所,開發的長壽命、寬溫區、高功率鈉離子電池產品已陸續在中短途電動車、兆瓦時級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等應用示范,今年年初推出的這三款量產鈉離子電池,可以降低鋰離子電池核心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風險,為‘雙碳’目標實施提供關鍵技術保障。”
兩個微縮汽車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沙盤上“行駛”,不過它們在經過智能攝像頭時,僅一輛車被目標檢測系統識別出。秘密何在?瑞萊智慧合伙人、高級副總裁朱萌介紹:“之所以另一輛車未被AI系統‘發現’,是因為其車身張貼著含有對抗樣本圖案。這項技術演示揭示的是智能駕駛系統中目標檢測算法含有脆弱性,而我們目前已經研究出讓智能駕駛更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在醫藥健康展區的細胞培育肉工業化生產場景模型展示沙盤前,不少游客駐足觀看。“科研人員采用細胞培育肉制造技術,提取禽畜動物的肌肉干細胞,再在體外經擴增、分化為肌肉細胞后,通過3D打印成為‘豬排’‘雞胸’等,其營養成分與普通的肉類沒有區別。目前,該技術正在北京建立小規模生產線。”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石磊介紹。
如此近距離感受硬核成果的魅力,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人員感慨萬千。黑龍江省科技招商團團長王海泉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我們這次組織13家科技企業的項目參展,并借助科博會的平臺向全國招商合作。此次科博會展示的很多高科技十分前沿,我們將把中關村的創新精神帶回黑龍江,激勵更多創新成果落地,惠及民生。”
“太白兄,相見恨晚!”“罷了,子美不棄,可愿與白同飲一杯?”在日前舉行的2023年中國沈陽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門口的“李白”與“杜甫”仿生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長的圍觀。“杜甫”低頭沉吟,好友“李白......
6月20日,國家藥監局批準北京術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腹腔內窺鏡單孔手術系統”創新產品注冊申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出,該產品為國內首個內窺鏡單孔手術系統,有效填補了國內空白。術銳單孔腔鏡手術機......
工科為新醫科提供了發展動力,醫科則是新工科的重要方向,“醫工交叉”是我國醫療技術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理工科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途徑。上海交通大學歷來重視醫工交叉融合創新,在全國高校中,率先設立醫工交......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0日發表的一篇工程學論文,描述了一種受穿山甲啟發研制的微型機器人,該機器人被設計用于在人體內進行安全和微創的醫學治療。在未來應用中,這一無系留軟體機器人能夠通過變形,到達人體內......
車間里,機器人生產著自己用的關節零部件;馬路上,自動駕駛汽車一面避障前行一面積累場景數據;工業云上,產業鏈內企業能彼此“看見”,還能交易閑置的產能和設備……以“數實融合數智賦能——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
多邊形網格的數字世界和群集行為的生物世界為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帶來了靈感。據最新一期《自然·機器智能》雜志報告,他們開發了一種可以改變形狀、四處移動并能與物體和人互動的折疊式機器......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5日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為其機器人廚師編寫了一本由8種簡單沙拉菜肴組成的菜譜,在觀看了一段人類演示如何制作其中一種菜肴的視頻后,機器人也做出了這道菜。這有望使應用機器人廚師變......
過去一年,由Uber支持的ServeRobotics公司的輪式機器人一直在為洛杉磯地區的客戶提供外賣食品和雜貨。該公司現在宣布,多達2000個機器人將與UberEats一起在北美其他城市投入使用。據S......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在各個方向穩定飛行的機器蜜蜂。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IEEE機器人學報》上。這款蜜蜂++原型機擁有4個由碳纖維和聚酯薄膜制成的機翼,以及4個控制機翼的輕型驅動器......
技術再一次從大自然中獲得了靈感。在研究了蜈蚣如何穿越崎嶇的地形之后,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多腿機器人,模仿它們彎曲的側向運動,提供更大的穩定性和可操作性。蜈蚣和千足蟲是肌足類動物,這種動物的身體由許多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