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1-07 08:20 原文鏈接: 碳納米管纖維:可以穿上身的充電電池

      在只有頭發絲十萬分之一的纖維上實現既發電又儲能,還能把它織成衣服穿上身?

      近日,原創性研究領域權威期刊《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的封面文章刊登了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2006年,彭慧勝從美國博士畢業后,加入了美國能源部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兩年后,他從美國回到復旦大學,繼續從事碳納米管相關研究。不過研究的著眼點從材料結構本身轉移到了利用它的電性能上。

      據彭慧勝教授介紹,“納米最直觀的概念就是頭發絲的十萬分之一,如果用一納米直徑的小球堆積起一毫米直徑的小球,它的表面積可以提高10的5次方”。這是一種“由小變大”的方法,道理跟石油化工中的催化作用相同,催化劑的表面積越大,效果就越好。彭慧勝將這一設計運用到了碳納米管的光電轉化中。

      “美國用這個材料做太空電梯”

      因為曾在美國能源部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工作,彭慧勝對碳纖維管材料的相關應用領域非常熟悉,“這個材料有什么用?我舉一個例子,第一代防彈衣是鋼板做的,一件衣服重20 多公斤。1970年代杜邦公司研制出科夫拉纖維材料(Kevlar),張力是鋼的5倍,而第三代的防彈衣就是由碳納米管纖維來做的”。

      彭慧勝課題組的仰志斌同學做了現場演示,用一根像蜘蛛網一樣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碳納米管纖維絲,吊起了一枝圓珠筆。仰志斌告訴在場記者,“要吊起兩噸重的汽車,用直徑5毫米的碳納米管纖維就夠了”。

      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Ⅰ》中,人們能通過太空電梯穿梭地球上空,有讀者評論說這是在“挑戰讀者想象力的極限”。但據2012年8月29日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電梯港集團公司表示,這一想法能在8年內成為現實。

      “美國就是用這個材料做太空電梯。”彭慧勝介紹說,碳納米管纖維最大的特點是很輕、很強韌。

      像頭發絲一樣柔軟的太陽能新電池

      負責《應用化學》審稿的專家們認為,彭慧勝課題組用一個“非常簡單和低成本的方法”,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在一根纖維上同時實現光電轉換和儲能”,大大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對全纖維狀能源系統的開發,邁出了關鍵一步”。

      基于納米曲度的設計,就像用許多小球堆積成一個大球,“表面積由小變大,有利于電荷的快速傳播,從而大大增強了材料的導電性能”,而且,由于碳納米管纖維具有良好的柔性,它將打破傳統太陽能電池一成不變的“平面結構”。

      根據實驗結果,新研制的太陽能電池最高光電轉化效率超過9%,但是白天發電,晚上怎么辦呢?“我們就在想能不能把發電和儲能集成起來,想用的時候用它,不想用就放到那里,把剩下的儲存下來。”于是,利用同一纖維材料,彭教授課題組構建出微型線狀超級電容器,成功地實現了這一設想。

      此外,柔軟的纖維電池還具有可編織性。彭慧勝告訴記者,“最近我們做的一項研究就是把太陽能電池織成衣服。希望在以后,普通的衣服不僅能防彈,還可以既發電又儲能”。

      彭慧勝表示,碳納米管在能源方面的開發是走在前面的,但放大生產、大規模制備目前仍然有一定難度。“因為剛剛起步,通過研究,應該可以一一解決這些問題”。他說他也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方便地用上由這些材料制成的電子設備,但新材料是改變整個社會非常重要的原動力,而碳納米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材料,“它只是一個開始,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而且這條路是可以走通的”。

    相關文章

    太空電梯是“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美夢嗎

    目前人類空間運輸主要依靠火箭。雖然相關技術已足夠成熟,但其回收和燃料成本仍然太高。如果使用太空電梯,運輸費用會降至每公斤幾百美元。另外,如果太空電梯計劃能夠實現,人類太空旅行的成本也將降低,其中蘊含的......

    碳納米管薄膜電學輸運性能與其手性結構的依存關系

    建立碳納米管電學輸運性能與其手性結構的依存關系,對于設計和構建高性能碳基器件具有重要意義。十多年前,科研人員嘗試基于單根碳納米管構建晶體管,探測其電學輸運性能與結構的關系。由于單根碳納米管電學信號弱,......

    李清文團隊等制備多功能鈷鎳負載石墨烯/碳納米管泡沫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磁輻射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電磁屏蔽技術在電磁輻射污染控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開發具有優異電磁屏蔽性能的電磁屏蔽材料是實現有效電磁屏蔽的關鍵。目前,傳統電磁屏蔽材料在低......

    超強抗輻射碳納米管器件與電路研究新進展

    新一代航天器對宇航芯片的性能和抗輻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碳納米管器件的柵控效率高、驅動能力強,是后摩爾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半導體技術之一,并具有較強的空間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抗輻照器件技術重......

    科學家利用DNA首次實現碳納米管可控有序修飾

    記者日前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前沿軟物質學院林志偉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研究員MingZheng,利用DNA首次實現了單壁碳納米管(SWCNTs)的可控有序修飾。相關研究發表于S......

    西南交大王勇教授:調控碳納米管制備一體化先進高分子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勇教授與德國德累斯頓萊布尼茨高分子研究所PetraP?tschke博士合作在高分子學科頂級期刊《ProgressinPolymer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S......

    新穎非厄米聲學及聲場調控研究的新進展在《自然》發表

    圖1非厄米拓撲聲子晶體構建和相位控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922407、1207418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劉曉峻教授和程營教授課題組與西班牙約翰·克里斯滕森教授課題組合作,首......

    電量可達商用電池6倍!斯坦福學者研發新型可充電電池

    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ysity)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可充電的堿金屬-氯電池,儲存的電量是目前商用電池的6倍。由于氯氣的反應性太強,難以高效轉化回氯化物,導致了可充電鈉-氯或鋰-氯......

    韓國科學家在催化劑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網站報道,該大學金相旭教授研究組在碳納米管化學生長過程中,發現了鐵(Fe)原子生成類似于我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構的單原子混合結構,從而提出單一原子催化劑的概念,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研究成......

    近鋸齒型單一手性碳納米管宏量分離研究獲進展

    單一手性碳納米管的規模化制備是揭示碳納米管新奇物理特性,發展其應用的前提和基礎,被認為是碳納米管研究領域的“圣杯”。然而,如何精確識別和篩選原子尺度結構上具有微小差異的不同手性碳納米管,實現單一手性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