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米自動化課題組在磁熱聯合驅動的微型軟體機器人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利用4D打印技術制備的軟體機器人在近紅外光和磁場的聯合驅動下,展示了彎曲形變、夾取及搬運功能,在微結構搬運、藥物控釋等方面展現出重要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上。
軟材料利用內部能量變化和外部能量供應來產生形狀變形和運動,對軟體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至關重要。4D打印是制造復雜可變形軟體結構的方法之一。4D打印是直接將設計內置到打印材料中,打印加工出可自動變形的結構。然而,由于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限制,鮮有關于4D打印技術打印水凝膠材料制造軟體機器人的研究。
科研人員合成了一種由溫敏水凝膠(NIPAM)、納米粘土(Laponite)和磁性顆粒(NdFeB)組成的新型磁性溫敏智能水凝膠。水凝膠具有可調節的生物物理特性和變形能力,以及極佳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人員從自然界中的生物獲得靈感,在外部磁場中運用多材料4D打印技術加工了仿水母和仿扇貝等軟體機器人。仿水母機器人可以在外部磁場驅動下以平移、旋轉、翻滾形式運動,翻過人胃模型中的褶皺,完成微結構的主動夾取和搬運。在外部磁場和近紅外光產生的熱場的協同作用下,機器人可以作為藥物的載體并減少藥物運輸過程中的藥物泄漏。4D打印毫米級軟體機器人將推動機器人在生物工程和醫療領域的應用。
該課題組專注于小尺寸機器人研究,從毫米級、微米級到納米級機器人開展了系列研究,在磁驅動毫米機器人、光驅動毫米機器人、熱驅動毫米機器人、氣泡微米機器人、細胞微米機器人、混合驅動納米機器人等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相關成果發表在Small(2019)、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2021)、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9/2020/2021)、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1)、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2021)、Lab n a Chip(2016)】。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中科院“創新交叉團隊”項目、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仿水母機器人在胃模型中的運動與夾持搬運
微型軟體機器人可作為藥物載體且具有極佳的生物相容性
萬物皆有啟發,無論是迅疾的獵豹,還是一枚小小的發卡——而正是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給同一個研究團隊先后帶來了靈感。研究過程很美好,但投稿卻不太順利。盡管研究成果遭遇頂刊婉拒,但論文一作赤銀鼎并沒有......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米自動化課題組在磁熱聯合驅動的微型軟體機器人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利用4D打印技術制備的軟體機器人在近紅外光和磁場的聯合驅動下,展示了彎曲......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米自動化課題組在磁熱聯合驅動的微型軟體機器人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利用4D打印技術制備的軟體機器人在近紅外光和磁場的聯合驅動下,展示了彎曲......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米自動化課題組在磁熱聯合驅動的微型軟體機器人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利用4D打印技術制備的軟體機器人在近紅外光和磁場的聯合驅動下,展示了彎曲......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中國科研團隊完成的機器人學研究論文,報告研發出一個無腿的軟體機器人,可進行快速、持續的可控跳躍。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可在繩系模型機器人中產生敏......
重慶大學陳銳、上海大學蒲華燕等研制出一款無腿的軟體機器人,可進行快速、持續的可控跳躍。該發現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可在繩系模型機器人中產生敏捷的多模態運動。相關研究12月8日發表于《自然—通訊》。軟體機器......
軟體機器人跨越障礙物的跳躍實驗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供圖軟體機器人跨越障礙物的跳躍實驗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供圖重慶大學陳銳、上海大學蒲華燕等研制出一款無腿的軟體機器人,可進行快速、持續的可控跳躍。該發現......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創造性地發明了“氣泡鑄造”法,這是一種使用花式“氣球”制造軟機器人的新方法,這些花式氣球在充氣時會以可預測的方式改變形狀。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設計和創造可抓握的“手”、能拍打的“魚尾”......
近日,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封偉研發了一種具備自主行動能力和觸覺應變的4D打印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在一次打印成型后即具有熱致無約束滾動能力,無需任何其他后續加工程序。該研究成果在《細胞》出版社旗下頂尖期......
一種形狀類似扁面條的新型機器人能幫助生態數據的收集以一種更輕柔、侵入性較小的方式進行。研究人員表示,相比傳統潛水抓手,被超軟機器人手指抓住的水母的應激相關基因表達顯著降低。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當代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