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問財政局,生態補償資金是如何安排、劃撥、使用和監管的?”
“蘇州市生態補償主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由市、縣級市(區)兩級對鎮或者街道辦事處、村民或居民委員會兩級進行補償……”
拋出問題的是江蘇省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工委主任何堅忠,回答問題的則是蘇州市財政局局長吳煒。
這樣的一問一答看似尋常,實際上是蘇州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通過專題詢問的方式對生態補償工作進行跟蹤問效。
這樣的詢問對推動政府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管理,擴大生態保護補償政策效應,全面提升蘇州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共同關注補償成效
為了使專題詢問更加體現民意,更有效地促進全市生態補償工作,在專題詢問前,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利用當地媒體、網站、微博和微信等載體,刊登或播放專題詢問的公告,征求社會各方面關于生態補償工作的意見與建議。
市民們對此紛紛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通過梳理,委員和列席會議的代表們帶著與市民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問政。其中,生態補償資金是如何分配的,資金使用預算和使用結果有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張榜公示;生態補償實施后,各受補償單位原先的農業補貼會不會減少等12個問題,成為此次詢問的主要內容。
2014年10月1日,《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在全國范圍內制定的第一個生態補償地方性法規,《條例》施行后,執行效果如何?生態補償資金分配使用的成效怎樣?蘇州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創新監督形式,以專題詢問的方式進行了解。
“如何確保將錢用在刀刃上,確保補償資金發揮保護生態的最大效用?具體工作中還有哪些差距和不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的。為此,市人大常委會決定以‘專題詢問’的方式跟蹤問效,這個‘效’就是生態補償資金使用成效的‘效’。”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周文生告訴記者。
在專題詢問的現場,蘇州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人員將詢問的問題和回答都實時公布到微博、微信上,讓市民在第一時間可以全面了解生態補償工作取得的成效。
在濕地中,木橋、木屋交錯呈現,游客在棧橋上漫步,聽鳥兒細語,賞荷塘美景。蘇州三山島國家濕地公園如今成為市民節假日最熱門的旅游地之一。2014年冬天,這里更是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50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在這里越冬。而這一切都得益于生態補償。
蘇州市實施生態補償政策以來,全市生態保護補償資金逐年增長,從2010年到2014年底,已累計投入資金53.27億元。近97.21萬畝水稻田、29.41萬畝生態公益林、64個水源地村、161個生態濕地村納入了補償。自然濕地保護率從2010年的8%上升到51.4%,太湖、陽澄湖沿線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
敦促資金使用透明公開
從楊曉明等24位代表聯名提出關于“盡快制定實施生態補償辦法”的建議到《條例》的正式實施,蘇州的生態補償工作已經走過了5年歷程,在全國范圍內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作為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大力推動的一項重要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生態補償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不斷提高。在視察調研中,蘇州市人大常委會發現,生態補償資金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存在著使用不規范、不透明等現象,影響了生態補償政策效用的發揮。
“在市級層面上,生態保護補償資金使用情況還沒有全面公開,今年我們要把這兩本賬向全市人民公開。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有的地方資金管理透明度不高,未將資金使用情況與使用結果向村民張榜公開,人民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落實得還不夠到位。”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國玲坦言。
事實上,正是因為生態補償工作社會影響大、各方面關注度高,所以才能成為首次開展專題詢問的“最佳人選”。
通過這樣的詢問,不僅有利于市人大常委會全面了解生態補償政策實施情況,總結生態補償工作的經驗,發現《條例》實施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而且可以厘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推動蘇州生態補償政策更加健全規范。
蘇州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周偉強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資金分配使用的監督考核,指導各地按照法規要求嚴格資金使用管理,強化監督檢查,確保生態補償資金落到實處;加大調研力度,盡快出臺《蘇州生態補償實施細則》,進一步提升蘇州的生態保護補償水平。
“生態補償資金申報材料審核結果和資金分配方案也會在政務網站上專門公示,并同步公示在補償范圍涉及的鎮村公示欄,時間不少于15天,保證公示環節透明、規范。”吳煒告訴記者。
7月13日,蘇州市財政局將2014年市區的生態補償資金安排情況在市政府網站上進行了公示,方便市民了解相關情況。
創新形式加強跟蹤督辦
專題詢問是創新人大監督工作方式方法的生動實踐,但它僅僅是手段,督促改進、推進工作才是目的。詢問結束并不意味著解決問題的結束,加強跟蹤督辦是關鍵。
據了解,會議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蘇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機構認真整理審議意見,交蘇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辦理,蘇州市政府在收到專題詢問審議意見后3個月內,將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專題詢問意見的落實情況報告,并印發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蘇州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將視情況決定是否對落實審議意見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蘇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也將持續跟蹤督辦,保證詢問中發現的問題早日整改到位,并督促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生態補償資金使用公示相關制度。
在杜國玲看來,要更好地推動生態補償工作,還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監督反饋與糾錯機制,包括透明的預決算和事后審計,同時財政、環保、司法等主管部門也要聯手建立相應的配套工作機制;加強對《條例》的執法,切實糾正實施中存在的動態的違法、違規問題,對違法的地區或部門、個人要進行問責,確保《條例》落到實處。
“從本次詢問情況來看,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補償工作,不僅實事求是地總結了以往的工作和成績,對存在的問題也做出了比較客觀理性的分析,我們希望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明確時間節點,狠抓工作落實,加快問題解決,讓生態補償政策更加完善,執行更加科學。”杜國玲表示,專題詢問不是一個部門內循環,而是社會關注、群眾重視、普惠全面的外循環,要注重向社會公開,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同時,檢驗詢問活動的效果,不僅要看現場問答互動交流的情況,更要看活動結束后的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這樣才能推動詢問議題取得更大的進步。
選題準、破題深、溝通暢、落實嚴。這12個字成為蘇州市人大下一步開展專題詢問的主要思路。
“我們將抓住關系蘇州長遠發展、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激發常委會委員、代表和社會各界群眾參與的熱情。”杜國玲解釋說,“同時,抓住主要矛盾和要害問題,不斷提高‘問’的質量與水平。我們也會要求應詢單位本著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的態度,把情況講清楚、說明白,表示出‘答’的誠意和深度。”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生態環境部在廣西桂林舉辦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科普工作交流會。會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地化所)科普基地獲頒第八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牌匾。據了解,此......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體現的是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深刻轉變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道世......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評分細則》)。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人就《評分細則》出臺的背景和主要內容等,......
名稱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索引號000014672/2023-00128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3-05-16文號部令第30號主題詞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生態環境行政......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印發《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發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加快生態站建設,完善站點布局,提升研究水平,強化數據應用,優化管理服務,增強支撐能......
5月6日—7日,由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地理與土地工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陜西理工大學、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省漢中市舉行。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的......
5月6日—7日,由國際地理聯合會農業地理與土地工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陜西理工大學、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生態產業化與全面鄉村振興國際論壇在陜西省漢中市舉行。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的......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并要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中國式......
中國環境報報訊4月1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和《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技術規范》《排污單......
2023年3月30日,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技術指導委員會在深圳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技術專題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部分試點單位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實際,介紹了智慧監測優秀案例,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