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8-24 16:11 原文鏈接: 種子與幼苗實驗(二)

    (2)小麥(或水稻)穎果的形態結構(圖 5 ):按觀察玉米穎果的方法和步驟觀察小麥穎果的外形,小麥籽粒較玉米小,呈橢圓形,具腹溝,頂端有一絲單細胞的表皮毛——果毛,其他方面和玉米相似。然后取小麥縱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胚的結構,基本上和玉米相似,主要不同點是小麥胚軸的外側有一小型的外胚葉。













    水稻的糙米相當于一穎果,其外面包被的谷殼等于內外稃片,其胚的結構和小麥胚相似,單呈明顯彎曲狀。

    子葉(盾片)與胚乳交界處有1層整齊的上皮細胞,在胚細胞外側與子葉相對處有1個向上的突起,稱為外胚葉。


    二、種子萌發和幼苗形成過程、幼苗類型

    種子萌發即種子胚從相對靜止狀態轉入生理活躍狀態,胚細胞進行旺盛的有絲分裂,不斷產生新細胞,胚根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根系,同時胚芽也向上生長形成莖葉,形成自養型幼苗的過程(圖6-8)

























    觀察大豆、菜豆、豌豆、花生、蓖麻、玉米、小麥、水稻的幼苗,對照下面各圖,識別幼苗的子葉、真葉、上胚軸和下胚軸,并識別子葉出土幼苗和子葉留土幼苗。


    三、種子萌發形成幼苗過程的觀察

    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本實驗上課前7-10 天學生分組進行種子萌發實驗觀察。將要觀察的菜豆、大豆、花生、豌豆、(或蠶豆)、水稻、小麥(或玉米)等種子,經挑選后進行浸泡2-3 d,使其充分吸脹,然后播入盛有沙、花土或鉅木屑的盆內,并澆上適當水分(或放入下面墊有濾紙、草紙或紗布的培養皿中,澆上適當水分,使濾紙保持濕潤狀態,蓋上培養皿蓋子,將培養皿放入25 ℃的培養箱中)。學生每天輪流進行觀察記載,注意觀察種子萌發時胚的哪一部分最先伸出種皮?它們的子葉是否出土?大豆和豌豆幼苗在形態上有什么不同?玉米和小麥萌發時,哪一部分最先突破果皮?哪一部分先出土?子葉是否出土?注意種子每天的變化,按表1記載。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