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和華中農業大學團隊的聯合科研成果,一個在玉米和水稻中都具有的關鍵基因被發現。試驗表明,通過對該基因的編輯改良,有望能將玉米和水稻的產量分別提高10%和8%左右。研究同時解析了玉米和水稻趨同選擇的遺傳規律,為作物馴化的機理解析和未來作物育種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玉米、水稻和小麥這三大農作物,為全球人類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攝入。人類先祖從約1萬年前就開始了對野生植物的馴化。這些作物馴化發生在地球的不同地區,祖先各不相同,形態和生長習性各異。它們在長期的改良和選擇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共同的遺傳規律?這是一個重大的基礎科學問題,對作物的遺傳改良也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中國農大和華中農大的聯合研究團隊歷經18年,從基因和基因組兩個層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中,首次發現了玉米和水稻中都具有的一個關鍵基因。
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湖北洪山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首席科學家嚴建兵介紹,他們將新發現的這個關鍵基因命名為KRN2,通過對這一基因的編輯,可以調控玉米穗行數,從而將玉米的產量提高10%,同時這一基因,在水稻的基因組里也同樣存在,進行基因編輯,它能夠使水稻的產量增加8%。這是我們具有重大知識產權的基因,有可能為解決我們的糧食安全問題做貢獻。
嚴建兵教授介紹,重要的功能基因的發現,將為作物遺傳改良、新作物的從頭馴化帶來新的契機。科研團隊通過研究也解析了玉米和水稻趨同選擇的遺傳規律。
嚴建兵教授介紹,下一步,聚焦KRN2基因,聯合研究團隊將依托湖北洪山實驗室,組建玉米基因組、育種基因設計、分組育種等創新團隊,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標記基因的開發,以及品種選育、產業推廣運用全產業鏈。
強烈的厄爾尼諾事件能夠誘發全球多個糧食產區的同步減產,因此被認為是威脅全球糧食生產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普遍認為,厄爾尼諾是通過與糧食產區氣候要素(溫度、降水等)的遙相關導致該產區的作物減產。近日......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一博帶領的團隊,從自然環境中篩選出水稻耐高溫基因QT12,為水稻在高溫環境下實現穩產提質及育種提供新策略。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4月30日晚發......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農業昆蟲基因組學創新團隊在《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Biology)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
在廣袤的農田里,水稻是人類重要的主食作物之一。然而,土壤鹽漬化這一全球性難題,正嚴重威脅著水稻的生長與產量。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相關數據顯示,全球至少10%的土地受到鹽漬化影響,這使得水稻在生長過程......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所趙久然/王鳳格團隊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Insightsintothegenomicdiv......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精準育種技術創新團隊成功開發基于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基因編輯新工具Cas12i3-5M的高效水稻多基因編輯系統,為通過多基因編輯快速聚合水稻多個優異農藝性狀提供了重要......
輔酶Q10要不要補?什么情況下補?怎么選?……在社交平臺上,經常能看到此類咨詢帖。輔酶Q10與人體健康,尤其是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膳食補充劑之一。然而,輔酶Q10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且有......
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林尤舜團隊,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Fine-tuninggibberellinimprovesric......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林尤舜團隊合作,首次提出精準調控植物激素赤霉素(GA)到合適的中等水平是同時提高水稻堿-熱抗性和產量的關鍵,并發現......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耐密高產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安徽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發現了一種通過針對性基因編輯Br2基因實現玉米株高連續降低的方法,為玉米耐密、抗倒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