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6-23 17:11 原文鏈接: 科學家發現大型新角龍

    大約7800萬年前,一只長相奇特的恐龍在現在美國蒙大拿州的沼澤和濕地中游蕩。這種巨大的食草動物頭上有華麗的褶邊,褶邊頂部有尖刺和兩個像葉片一樣向下彎曲的大角,另外兩只角從它的眼睛上方伸出。


    7800萬年前,恐龍Lokiceratops rangiformis棲息于現在美國蒙大拿州的濕地。圖片來源:FABRIZIO LAVEZZI/EVOLUTIONSMUSEET, KNUTHENBORG

    6月20日,研究人員在PeerJ上首次描述了這種恐龍,宣布它為一個新物種,并以挪威神話人物洛基為其命名為Lokiceratops rangiformis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Jordan Mallon說:“這是一種看起來很有趣的動物,但我認為,關于它是否代表一個新物種,會有一些爭議。”

    2019年,商業“化石獵人”Mark Eatman在蒙大拿州一個采石場發現了這只恐龍的頭骨和部分骨骼。丹麥進化博物館于2021年購買了這些化石,并委托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與Fossilogic公司合作,在猶他州準備、安裝和研究標本。

    當研究團隊收到頭骨化石時,它已經成了很多碎片。論文作者之一、美國史密森熱帶森林研究所古生物學家Joseph Sertich說:“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把它重新組合起來。這花了幾個月的時間。”

    對化石的分析表明,L. rangiformis屬于角龍類,是該地區最大的角龍之一。研究人員估計它長6.7米,重5噸。與其他角龍類相比,它沒有鼻角,而且鼻部更低、更長。L. rangiformis的褶邊與迄今描述的任何褶邊都不同。它不僅有兩個大而彎曲的角,中間還有兩個尖刺,一個比另一個長。這使團隊成員確信他們正在觀察一個新物種。

    L. rangiformis可能與之前在該地區發現的其他4種角龍一起生活。這些恐龍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其褶邊有明顯變化。研究人員認為,褶邊要么像一些現代鳥類一樣被雄性用來吸引雌性,要么是作為識別同一物種和其他物種個體的方式。

    這一發現提供了更多證據證明該地區的動物多樣性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得多。

    不過,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迪金森州立大學恐龍古生物學家Elizabeth Freedman Fowler表示,這些所謂不同化石中的一些實際上可能是同一物種的不同外觀標本。

    重建的L. rangiformis頭骨目前在進化博物館展出。Sertich說:“考慮到美國許多化石最終落入私人收藏家手中,這個標本最終沒有被科學界和全球公眾遺忘。”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7717/peerj.17224

     


    相關文章

    廣東院士聯合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

    6月23日,廣東院士聯合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超過200位兩院院士出席。大會選舉產生了廣東院士聯合會第三屆理事會及負責人。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出席大會。記者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當選......

    中大5項科研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5項中山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近年來,中山大學堅持“四......

    研究揭示非洲豬瘟病毒蛋白拮抗先天免疫的機制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張桂紅團隊研究發現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非結構蛋白pB475L靶向宿主蛋白STAT2,拮抗I型干擾素的信號轉導。相關成果發......

    華南農業大學獲4項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華南農業大學與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4個項目獲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華南農業大學獲獎項目。費思迎供圖......

    華南理工大學一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華南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中民團隊完成的“高效發光玻璃復合光纖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

    南海氮循環的演化歷史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葉豐、博士生王利偉、研究員韋剛健等人在剔除沉積物無機氮干擾的基礎上,研究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來南海北部水體氮循環的演化歷史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相關成果發表于《......

    研究揭示歐亞大陸碰撞期間的碳循環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后王健在研究員唐功建和王強的指導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和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等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歐亞大陸碰撞期間的碳循環過程。相關成果發表于《地質學》......

    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創建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6月24日,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創建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召開。全國治沙防沙、從事沙產業的150名專家以及內蒙古農業大學的部分師生參會。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也出席了會......

    陜西32項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上午,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牽頭完成的“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項目團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提供圖片在......

    科研人員構建一體化海水直接制氫新模式

    6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院長謝和平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最新研究。他們圍繞真實大海中實現海水直接制氫面臨的海水多場耦合復雜工況帶來的波動性等難題,提出了抵抗真實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