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腦衰老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利用來自4只年輕獼猴、3只老年獼猴44個腦區的547個轉錄組數據,研究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大腦老化的潛在分子遺傳機制,并找到可能導致大腦衰老的新標記基因。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
昆明動物研究所靈長類進化遺傳與發育學科組成員李明莉介紹,大腦衰老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依賴于多個腦區的精確調控,而以往的研究通常集中于少數腦區,缺乏一個涵蓋多個腦區的轉錄圖譜來解析大腦衰老背后的分子機制。
研究人員基于這些大規模轉錄組數據分析發現,隨著年齡增長,皮質內腦區之間的表達連接性以及皮質內左右腦半球之間的表達連接性都在明顯下降。在各個腦區中,基因表達和選擇性剪接通過不同的機制來調控大腦衰老,而不同腦區之間老化的分子機制大同小異。
通過對老年獼猴的轉錄組數據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9個在老年猴中表現出連接性增強的模塊,并解析出一個網絡關鍵驅動基因PGLS,在老年猴中表達上調,可能對大腦衰老有重要作用。通過在小鼠體內過表達PGLS,發現可導致小鼠出現衰老的表型,例如認知能力下降,運動能力下降和厭食等等。進一步的生物學實驗也證明,PGLS過表達導致突觸丟失和細胞凋亡。因此,研究人員推斷它很可能是大腦衰老的一個新的標記基因。
據悉,這是依托“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靈長類)”建設開展的一項研究工作。這一設施將對靈長類動物表型與遺傳型進行系統研究,快速、精準深入解析生命現象變化中的表型與內在的遺傳關系,對生命科學與醫藥健康領域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自然·衰老》雜志在全球范圍內發表關于“百歲老人的長壽表征研究成果”。此項科學研究由總部位于中國南寧的長壽科技公司廣西愛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愛生生命)科學家團隊主導完成。該研究論文稱,長壽人群具......
以“細胞基因治療與再生醫學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23年第2期(總第12期)中國藥谷院士專家大講堂日前舉辦。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近年來,在技術、政策、市場等驅動下,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細胞與基因治療成......
尿路感染是全球最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也是本來健康女性的一個主要患病誘因。尿路感染由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UPEC)這類細菌導致,發生尿路感染的一個最大風險因素為既往感染史。然而,造成反復感染的背后機制卻......
科技日報北京4月10日電(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8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繪制出了發育中大腦迄今最詳細的基因圖譜,揭示了可能影響人們罹患精神分裂癥和雙相情感障礙等5種疾病風險的大腦網絡,有助科......
4月3日,VertexPharmaceuticals(Nasdaq:VRTX)和CRISPRTherapeutics(Nasdaq:CRSP)宣布完成了examglogeneautotemcel(ex......
各類健身的直播視頻火遍全網,視頻中教練舞動跳躍就像節拍器一樣讓屏幕前的你感受到強烈的律動。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大腦是如何讀取人類肢體運動中的節律信息并編碼其中的生物特性的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與認知......
細胞分化使基因型相同的細胞產生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差異的細胞。關于細胞分化過程的發生,經典表述認為細胞的基因功能以及它們形成的復雜調控網絡在時空上控制了基因的表達量,從而編程了細胞命運決定(fat......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澳洲鬃獅蜥的睡眠,發現在睡眠的一個階段,澳洲鬃獅蜥大腦的兩個半球互相競爭,一方將其活動強加于另一方,直到占主導地位的半球切換到另一方,整個晚上交替進行。人類是左右對稱......
細胞可以通過命運決定過程來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實現和完善其自身功能。理解細胞命運決定的具體機理對于回答復雜生命如何誕生、實現組織和器官再生、以及合成人工生命體等問題非常重要。北京時間3月24日,一項發表......
“我國人多地少,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生產存在巨大壓力。如何破題?”“把邊際土地,特別是鹽堿地的作用發揮出來,就能大幅緩解這個壓力。”3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