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和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等30多家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了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PACG)3個新的易感基因位點,有望為患者的早期篩查提供幫助。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和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昂丁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近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雜志在線公布了這一新成果。
PACG在全世界有1500萬人患者,其中80%生活在亞洲。據王寧利介紹,原發性青光眼主要分開角型和閉角型兩種。PACG在中國及亞洲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如未積極治療,其中約2/3最終可致盲。可以說,PACG是中國人失明的首要原因。
根據解剖學研究發現,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約10%為PACG易感人群,其中約10%最終會發病。因此在易感人群中提早篩查出最終發病患者并進行早期干預治療,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3個PACG新易感基因位點的發現,表明遺傳因子在PACG形成中是起作用的。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發現。
此項研究為跨地區、跨人種、跨學科的國際多中心研究,共收集了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3761名患者和18551名健康對照者的資料,首次采用全基因組視角研究了PACG遺傳學。研究發現的3個PACG易感基因位點分別為PLEKHA7、COL11A1、rs1015213。上述3個易感基因可能通過影響小梁網、虹膜、睫狀體等的發育、調控并最終造成PACG,同時它們還可能與遠視眼、小眼球等相關。
竹子即竹亞科是禾本科的重要分支,廣泛分布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約有1,700種。作為一類生長快、多年生、可再生的森林資源,木本竹子越來越多被用作木材的替代品,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有研究發現......
新加坡,一個以其高效醫療體系聞名的島國,正站在未來醫療創新的前沿。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將其醫療體系評為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全球排名第六。這一成就的背后,是新加坡政府對于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探索......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
在南美洲發現的一種肺魚是迄今測序的擁有最大基因組的動物。8月14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研究顯示,美洲肺魚的DNA包含了驚人的910億個化學堿基,是人類基因組的30倍。然而,這910億個堿基只包含與人......
近日,中國熱科院品資所牧草團隊在木豆農家種高質量基因組組裝及種子百粒重遺傳基礎解析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繪制了一個我國的木豆農家種D30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不同微生物的基因組指向了一個初級免疫系統的早期進化所有生物共有的最后一個祖先是一種生活在42億年前的微生物,其基因組相當龐大,編碼約2600種蛋白質,以氫氣和二氧化碳為食,并擁有一個抵御病毒入侵的基本......
7月8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教授代方銀團隊首次獲得了家蠶W染色體完整基因組序列,并揭示了鱗翅目昆蟲W染色體起源與進化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期刊《科學進展》。家蠶性別的決定機制一直受到科學......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葉下珠科藥用植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揭示了多次雜交與多倍化事件共同塑造了葉下珠科復雜的物種形成歷史。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學雜志》(ThePlantJournal)。葉下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