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指標,用于監測臭氧恢復,評估非法或不受監管的臭氧消耗物質排放對臭氧層的影響。這一新指標或可額外提供一種有用的工具,讓政策制定者和科學家可以評估特定臭氧消耗物質的影響。相關研究8月24日發表于《自然》。
《蒙特利爾議定書》(一項設計用于保護臭氧層的國際協議)已經使臭氧消耗物質在大氣中的水平降低,人們現已進入了臭氧恢復的新階段。需要有新的指標監測臭氧恢復、違反協議的非法活動以及來自其他物質的排放,以關注臭氧層所受影響,因為此前的指標仍顯模糊。
英國劍橋大學的John Pyle 和同事提出了一個綜合性的臭氧消耗指標,用于說明任何向臭氧層新排放物質的影響。他們的指標考慮到了在大氣或同溫層的排放強度和持續時長,從而提供了關于臭氧如何從特定排放中恢復的信息,并比此前的指標更容易計算。
作者認為,對于大氣中壽命已知的氣體,綜合臭氧消耗指標提供了一種簡便方法,可評估任何給定排放場景對臭氧的影響和對政策目標的重要性。
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指標,用于監測臭氧恢復,評估非法或不受監管的臭氧消耗物質排放對臭氧層的影響。這一新指標或可額外提供一種有用的工具,讓政策制定者和科學家可以評估特定臭氧消耗物質的影響。相關研究8月24......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22日通報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33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4.6%。當日通報全國重點城市排名顯示,1月至6......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稱,在北極反復出現的春季臭氧損耗(因人類排放破壞臭氧層氣體所致),會暫時改變北半球的氣溫和降雨模式。該論文介紹,來自太陽的紫......
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周脈耕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課題組合作,在一項歷時9年,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涵蓋約10萬成年人的全國性隊列研究中發現,長期臭氧暴露可引起心......
14日獲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脈耕研究員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課題組合作,在一項歷時9年,覆蓋全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涵蓋約10萬成年人的全國性......
中新社天津6月12日電(孫玲玲喬仁銘)記者12日從南開大學獲悉,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王衛超教授課題組首次在三元氧化物催化劑莫來石上實現無能耗超低溫臭氧分解。該成果的推廣應用將為新型大氣污染物......
近5年夏季(5至9月),全國臭氧平均濃度保持在150微克/立方米左右,臭氧超標天數比例平均為11.1%,以輕度污染為主,臭氧已成為現階段夏季主要大氣污染物。這是記者從生態環境部2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朱仁斌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研究闡明了南極苔原三氯甲烷產生與排放過程中的規律。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地學著名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信》。三氯甲烷是大氣......
經過多年治理,中國空氣質量已有非常顯著的改善。21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與2015年相比,河北、北京和上海改善最為顯著,PM2.5累計降幅分別為40.6%、44.9%和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