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10-16 16:45 原文鏈接: 科學家揭示大腦估測數量新機制

    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發現人們一般都很擅長目測4個及以下的物品數量。但是,面對更大的數字時,人們對數量的判斷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估計的速度更慢,也更容易出錯。

      如今,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原因:大腦在評估4個及以下的物品數量時使用的是一種機制,而在評估5個及以上的物品數量時,則會使用另一種機制。這些發現是通過記錄 17 名參與者的神經元活動獲得的,解決了長期以來關于大腦如何估計物品數量的爭論。相關研究成果10月2日發表于《自然-人類行為》。

      “這一發現與人們對思維本質的理解息息相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兒童發展實驗室聯合主任、心理學家Lisa Feigenson認為,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心理結構問題,即產生人類思維的基石是什么?

      人類估算大數量的能力極限困惑著幾代科學家。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William Stanley Jevons 1871 年在《自然》發表的文章中描述了對計數能力的調查,并得出結論:至少對某些人來說,數字5已經超出了他們完全辨別的能力極限。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大腦使用的是單一的估算系統,只是對更大的數字的估算不夠精確。另一些研究人員則假設,之所以會出現表現差異,是因為大腦有兩個獨立的神經元系統來量化物體。但實驗未能確定哪種模式是正確的。

      針對以上問題,德國波恩大學醫院通過記錄清醒者大腦中的單個神經元活動,對17名參與者進行觀察實驗。

      研究人員在半秒內在屏幕上展示了從0到9個點的圖像,并詢問參與者看到的是奇數還是偶數。不出所料,當參與者看到4個及更少的點數時,他們的回答要準確得多。

      此前,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到,有一些專門的神經元與物品數量相關聯。有些神經元在出現一個物體時興奮,有些則在出現兩個物體時興奮,以此類推。

      對參與者神經元活動的分析表明,負責4及以下數字的神經元會對其偏好的數字作出非常具體的選擇性反應。然而,負責5 到 9 之間數字的神經元不僅對其偏好的數字有強烈反應,而且對臨近的數字也有反應。

      該研究通訊作者、德國圖賓根大學動物生理學家Andreas Nieder說:“這些神經元偏好的數字越大,特定選擇性就越低。例如,對“3”這一數字有特異性的神經元只會對“3”作出反應,而對“8”有偏好的神經元除了會對“8 ”作出反應外,還會對“7”和“9”作出反應。因此,當人們試圖量化更多數量的物體時,可能犯更多錯誤。

      這表明大腦中有兩種不同的“數字系統”。Nieder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之前認為大腦只有一種估算機制。“我很難相信真的有這樣一條分界線,但在數據面前,我必須接受這一結論。”他說。

      “這些發現非常精彩,”Feigenson評價,這些發現為行為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有兩種心理系統用于估算物體數量。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3-01709-3


    相關文章

    難怪久坐容易癡呆Science首次發現大腦里有大量缺氧區

    意識在腦血流停止的幾秒鐘內消失。大腦不能儲存氧氣,氧化磷酸化的中斷在幾分鐘內是致命的。然而,關于生理條件下皮質部分氧張力(Po2)動力學的知識還只是初步的。2024年3月28日,哥本哈根大學Maike......

    大腦衰老最易受3種危險因素影響

    人腦中有一個“弱點”,這是一個特定的高階區域網絡,不僅在青春期后期發育,而且在老年時也表現出較早的退化。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個大腦網絡特別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癥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

    人類大腦已保存千萬年

    在所有其他軟組織都已分解的情況下,大腦器官卻保存了下來——一項對自然保存了數百年或數千年的人類大腦的研究發現了1300多個這樣的案例,其中一些大腦有1.2萬余年的歷史。3月20日,相關成果發表于《英國......

    《自然》:眼睛竟是大腦的免疫屏障

    人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用眼睛觀察世界,也用眼睛表達愛慕、喜悅、冷漠和厭倦。除了主觀上的情感外溢,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說,眼睛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與大腦有許多相似之處。借助眼睛這個......

    Science:新研究揭示大腦如何形成環境地圖的機制

    清晨,當你走進廚房時,你很容易確定自己的方向。為了煮咖啡,你會走近一個特定的位置。也許你會走進儲藏室,快速吃點早餐,然后走向汽車,駛向工作地點。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合作機構的神經科學家對這......

    睡夢中,你的大腦如何清理垃圾

    當你甜蜜入夢時,大腦并沒有閑著,正在進行一些重要的后勤維護工作,比如加強認知、鞏固記憶等。一項近期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的研究就發現了睡眠中大腦進行垃圾清除的重要機制。大腦在白天消耗能量和吸收營養物......

    新發現:用電刺激大腦使人更容易被催眠

    新研究發現,向大腦的特定部位發送電脈沖會使人更容易被催眠。雖然研究處于早期階段,但最終可能會推動催眠療法更廣泛地應用于治療慢性疼痛等疾病。相關研究1月4日發表于《自然心理健康》。美國斯坦福大學的Afi......

    西湖大學:揭示神經元調控大腦血流新路徑

    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賈潔敏團隊的相關研究,揭示了神經元調控大腦血流新路徑。他們發現了一座架在神經元與血管之間的“新橋梁”——類突觸(NsMJ)。通過類突觸,谷氨酸能神經元可直接作用于動脈血管平滑......

    SciAdv:科學家揭示腸道微生物組對于兒童大腦發育和功能的影響及關聯

    目前,新出現的研究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組或與機體的認知功能結局和神經發育障礙存在一定關聯,但目前研究人員并未詳細闡明腸道微生物代謝對經典神經發育的影響,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Advan......

    大腦中的“GPS”賦予高級空間感知能力

    太陽的東升西落,城市的東西南北,過馬路要左右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腦的空間感知作用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尋找方向、定位目標還是記憶場景,都需要大腦對空間信息的處理和記憶。然而,這個過程是如何在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