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24 11:08 原文鏈接: 科學家揭示“痛點”的神經指標

      被開水燙一下,有人疼痛難忍,有人毫無知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這都是因為每個人的“痛點”——疼痛敏感性不同。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胡理研究組率先采用跨物種研究方法,探索出了能刻畫疼痛敏感性個體差異的神經指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研究人員首先招募了96名健康青年男女。這些志愿者經受了不同強度的疼痛刺激,還要給感受到的疼痛強度打分。同時,他們的腦電活動也被密切監測和記錄下來。通過分析他們的腦電信號,能夠獲得疼痛誘發的腦響應信號,包括N1、N2和P2等多個事件相關電位(ERP)的成分,以及低頻α和高頻γ等多個神經振蕩信號。

      研究顯示,疼痛誘發的所有腦響應信號都能刻畫個體內疼痛敏感性,但只有γ頻域的振蕩信號,又叫γ高頻振蕩信號,能同時刻畫個體間的疼痛敏感性差異。

      為了驗證結果是否可信,研究組又招募了第二批志愿者。這次的107名健康年輕人,隨機接受視覺、聽覺、觸覺3種不同的感覺刺激,同時采集心理物理測量和腦電數據。結果發現,γ高頻振蕩信號并不能預測由這3種刺激誘發的個體間感覺強度差異。這表明它是疼痛的特異性指標。

      “疼痛是一種主觀體驗,沒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有多疼。”本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胡理表示,“即使面對同等強度的刺激,不同個體對疼痛的感知也會千差萬別。既然人對痛感的主觀報告是不準確的,我們就需要尋找一個客觀、可靠的生物學指標,刻畫這種個體疼痛敏感性的差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