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9日,本報以《尋訪山坡坡上的“科學家”》為題,報道了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研究員楊夫臣潛心研究藍莓,助力當地百姓致富的故事,引發廣泛關注。時隔一年,記者再度探訪該所位于武漢的藍莓試驗基地,了解最新進展。
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研究員楊夫臣。徐愛春攝
探園
果實深藍色、果個較小的是“園藍”,果皮紫藍色、果粉較厚的是“粉藍”,樹冠開張、果實中等大的是“頂峰”,每顆都有硬幣大小、個個豐碩的是“綠寶石”……烈日下,土地的熱氣裹著藍莓的甜香撲面而來,在楊夫臣帶領下,大家一一了解不同藍莓品種的長勢。
楊夫臣告訴《中國科學報》,今年湖北藍莓長勢不錯,全省總規模預計超過2萬噸,其中,該團隊選育的品種產量占到接近一半。
與往年不同的是,在楊夫臣團隊推動下,湖北多家藍莓種植大戶開啟了藍莓全基質栽培(即無土栽培)種植模式。研究團隊以透氣性強的草炭土、椰糠及珍珠巖為基質,指導農戶以水肥一體化方式進行精準施肥,讓藍莓根系處于最適宜的環境,激發增產潛力。目前,采用上述技術的數千畝藍莓長勢良好,實現了一年掛果,有望“兩年回本,三年盈利”。
最近幾年,該團隊從國外引進10多個特早熟品種,把湖北地區藍莓成熟時間從5月中旬提前至4月中旬,早熟藍莓市場價一度達到138元一斤,滿足了高端市場需求。
擺攤
湖北原本不產藍莓。
該省份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類型和土壤性質并非藍莓的適宜產區。以楊夫臣為代表的農業科學家通過引進適宜品種、改變起壟方式、改善土壤性質、創新生產管理模式等辦法,愣是讓酸甜可口的藍莓鮮果成為當地上千家農戶和企業的“甜蜜事業”。
鮮為人知的是,2011年夏天,湖北第一批藍莓掛果豐收后,卻遭遇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湖北安陸市伍欣甸園藍莓種植基地負責葉小伍告訴記者,當時滿園子都是成熟的藍莓,卻沒人上門收購,沒有市場可怎么辦?
接到這一反饋,作為技術專家的楊夫臣急得上火。“藍莓盛果期時間短,不及時銷售出去農戶損失就大了。”他干脆拎起幾大籃子藍莓就往武漢的果批市場趕。
華南果批大市場、光霞果批大市場、沙湖果批市場、白沙洲果批市場……他每到一個市場就找個顯眼的位置,就地擺攤、不停地向進貨的批發商推銷:“本土藍莓現采現賣、新鮮口感好,花青素含量高、具有名目護肝等功效”。對方看他不像水果販子,問他是干啥的。他說自己是搞研究的,湖北的藍莓很多都是他選育的。商戶們先是一愣,最后決定批發一些試試看,沒想到,還挺受終端消費者歡迎。
楊夫臣趕緊把這個“商機”告訴種植大戶。起初,但凡有藍莓運輸車進武漢,楊夫臣就等在路邊、上車,帶著司機一起去。后來種植戶和批發商自己對接起來了。于是,每天清早,一車接一車的新鮮藍莓,從湖北各地的種植基地被運送到武漢的各大果批市場。
2019年,連鎖企業百果園慕名考察安陸市伍欣甸園藍莓種植基地,并與該基地簽訂購銷協議,再加之一些大型商超的集中采購,湖北的藍莓有了流暢的銷售渠道,供需兩旺。楊夫臣總算松了一口氣。
信任
經過十多年苦心研究,楊夫臣團隊的藍莓栽種技術不斷得到推廣,受到廣大農民和種植大戶的信任。
“其實,一開始大家也不太信任!”楊夫臣回憶,因為湖北歷史上不種藍莓,所以大家對這類水果的種植和管理知之甚少。比如,他要求農民挖一個坑種一棵樹苗,并且要每個坑進行精細的土壤改良。看著干活的農民不按他的方法來,他上前阻止,結果根本沒人搭理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講解其中的利害,直到對方妥協為止。
在湖北紅安縣一處果園里,針對驅蟲方法不當的問題,他要求干活的農民們返工,不料對方當場就翻了臉,十多個人甚至把他圍了起來,要求他道歉,幸好合作社負責人趕來解圍……
“不能怪他們,他們沒種過藍莓,不知道它的特殊性。”事實證明,采用楊夫臣的技術種植、管理,藍莓長勢就好;不按照標準操作,收成明顯就受影響。慢慢的,那些固執的“老把式”也服了氣,不得不承認“搞藍莓,按楊專家說的辦,準沒錯”。
楊夫臣的故事被《中國科學報》等媒體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
不久前,湖北省科協召開2024年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會上,楊夫臣被授予“中國科協2023年度最美科技志愿者”稱號,他是湖北省當年度獲此榮譽的唯一一位科學家。
面對“藍莓科學家”的贊譽,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對于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大干快上”發展藍莓種植、觀光、加工產業的“豪情萬丈”,他不止一次地提出反對意見:“藍莓種植技術要求高、環境要求嚴、加工附加值不確定、市場需求有限,應該穩步發展、循序漸進,不宜盲目擴大規模。”
每個科學家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你為什么“不合時宜”地給那些領導潑冷水呢?面對記者的提問,楊夫臣坦言:“科學家更要講科學。我常年和種植戶打交道,知道農民兄弟的不容易,他們抗風險的能力弱,經不起拍腦袋決策和瞎折騰。”
近日,我所生物技術研究部分子探針與熒光成像研究組(1818組)喬慶龍副研究員和徐兆超研究員團隊發展了組裝介導的細胞膜緩沖熒光探針,實現了對細胞質膜的長時間穩定標記和超分辨動態熒光成像,觀察到了質膜絲狀......
根據《自然-通訊》6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自動駕駛車輛在大多數場景下比人類駕駛車輛的事故更少。這一研究支持了自動駕駛技術有助于改善道路安全的觀點,并指出了一些有待改進的具體領域。自動駕駛車輛有精密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范祥鵬團隊在閃電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閃電規則脈沖爆發(RPBs)的通道發展和電學參數特征。這項研究成果不僅深化了人類對閃電復雜物理過程的理解,也為未來雷電......
6月17日上午,由全國少工委聯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宣傳辦公室共同舉辦的“紅領巾愛祖國——我心中的五星紅旗”國旗傳遞活動地面傳遞第6站,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科......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潤滑材料重點實驗室摩擦物理與傳感課題組王道愛研究員、周峰研究員等編著的《摩擦起電科學與技術》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界面摩擦起電行為的研究歷史、影......
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的《“公眾科學與健康自由”報告》(以下簡稱《報告》)6月15日在北京大學“科技倫理的新地平線”工作坊期間發布。《報告》從“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健康自由的哲學基礎、......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科技的高速發展,一系列全新的社會和倫理問題逐漸凸顯,呼喚學術界產生新思想以應對新形勢。6月15日,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學文化專委會、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創新戰......
根據臨時選舉結果,歐洲綠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遭受了重大損失,而極右翼政黨則取得了巨大進展。據《自然》報道,盡管氣候變化對整個歐盟的選民來說是一個不那么重要的問題,但研究人員表示,新議會不太可能廢除關鍵的......
2024世界物聯網500強峰會將于7月19日在北京召開,世界物聯網500強排行榜也將在會上發布。世界物聯網大會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登記的物聯網數字經濟國際組織,世界物聯網500強峰會是世界物聯網大會舉辦......
近日,我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組(211組)陳慶安研究員團隊在鹵代有機污染物的再利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發展了一種溴化物催化的氯轉移反應,該反應能夠利用鹵代有機污染物作為鹵源,從而實現不同鹵代有機污染物的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