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譜儀Ⅲ(BESⅢ)國際合作組精確測量中子的類時電磁形狀因子,實驗結果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光子-核子耦合反常的問題,并觀測到中子電磁形狀因子隨質心能量變化的周期性振蕩結構。11月8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
中子和質子統稱為核子,是構成可見物質世界的主要成分。迄今為止,核子的內部結構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例如,長達二十余年的光子-核子相互作用之謎。1998年,FENICE實驗首次測量了中子的類時電磁形狀因子,實驗結果表明光子-中子相互作用強于光子-質子相互作用,與夸克模型預期不符。解決上述謎題需要精確測量核子的電磁形狀因子,其是物理學家用來描述核子內部結構,特別是電密度或磁密度分布的一類基礎觀測量。然而,相關實驗測量比較匱乏,原因在于電中性的中子在探測器中難以探測。
BESⅢ國際合作組采用能量掃描方法,在能量區間(質心能量2.0-3.08GeV)剖析了正負電子對湮滅到中子-反中子對過程。實驗團隊綜合運用中子、反中子在不同子探測器中的信息來有效提高信噪比;利用100億J/ψ數據,精確校準中子、反中子在探測器中的探測效率、觸發效率。研究獲得了目前中子電磁形狀因子最精確的測量結果,與FENICE實驗結果相比,平均測量精度提高了約30倍。科研人員結合BESⅢ國際合作組先前獲得的質子研究結果,得到了光子-質子(中子)相互作用截面之比,如圖1所示。該結果表明光子與質子耦合更強。
此外,實驗團隊還觀測到中子電磁形狀因子分布中的一個周期性振蕩結構,如圖2所示。該振蕩分析受到另一項基于BaBar實驗結果的啟發。不同之處在于質子的電磁形狀因子圍繞修改的偶極分布振蕩,而中子的則圍繞偶極分布振蕩。若假設振蕩頻率相同,振蕩相位接近正交。該振蕩結構揭示了核子內部存在未理解的動力學機制,可能的解釋包括末態散射效應以及與共振態的干涉等。上述結果是理解核子電磁形狀因子的重要研究進展。
該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自然-物理》上
圖1.正負電子對湮滅到中子-反中子對的產生截面與質子-反質子對的產生截面的比值
圖2.電磁形狀因子扣除電偶分布后的擬合圖,顯示隨質心能量變化的振蕩結構
恒星在形成的過程中會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產生可以被觀測到的動力學現象,如外向流(outflow),分子氣泡(molecularbubble)等。恒星形成反饋是分子云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這對星際介質的演......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獲悉,1月4日下午,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成功出束,開始帶束調試。首次出束測試獲得的小角模式樣品處中子飛行時間譜、微小角模式VSANS探測......
自然貝殼中的珍珠層具有高度規則的“磚塊-灰泥”微結構,是天然的抗沖擊盔甲,被視為新型抗沖擊防護材料研發中的微結構設計模板之一。前人的研究工作表明仿貝殼結構在準靜態或低速沖擊加載下,可通過規模化的“磚塊......
原竹轉化的新型高透光電磁屏蔽材料。南京林大供圖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綠色家居材料制造團隊教授吳燕領銜的課題組,通過一種簡單高效的處理方式,在保留原竹天然形狀和纖維素骨架結構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舒曉東團隊研究鑒定出一類具有雙芐基異喹啉(BBIQ)結構的生物堿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鐵死亡。相關研究發表于CellDeathandDisease。鐵死亡是一......
近日,大連化物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俞佳楓副研究員團隊與我所電鏡技術研究組(DNL2002組)劉岳峰副研究員、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Grunwaldt教授等合作......
熱電轉換技術能夠通過塞貝克效應(Seebeckeffect)和帕爾貼效應(Peltiereffect)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換。基于該技術制備的熱電器件具有系統體積小、無運動部件、無噪聲、無損耗和無......
谷歌DeepMind今日宣布,其發布的免費數據庫對科學界已知的幾乎所有蛋白質的結構進行了預測。DeepMind在2020年憑借其AlphaFoldAI軟件轟動了科學界,該軟件可以對蛋白質結構進行高度準......
超寬頻大地電磁采集系統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網上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2年08月12日09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 一、項目編號:22CNIC026473-76二、項......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5日宣布,發現夸克構成粒子的3種新結構,包括一種五夸克態和一對四夸克態粒子。這家機構發表聲明說,多國研究人員利用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探測器觀察到這3種新結構。它在當天舉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