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英國研究人員正在構建一份反應身體疼痛的“地圖”。他們將通過大腦掃描技術觀察大腦對疼痛的反應,確定疼痛信號來自身體哪個部位,并測出所遭受疼痛究竟有多痛,從而能精確獲知疼痛的位置和強度。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首次使疼痛定量化成為可能,有望改變對疼痛的診斷方法。這也將終結一項長期的爭論:婦女是否遭受了比男人更多的疼痛。
醫生在評價病人的疼痛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只能依賴病人自己的描述來判斷疼痛的位置和等級(目前疼痛分10級,蚊蟲叮咬等幾乎感覺不到的疼痛為1級,婦女分娩為10級)。協助構建疼痛地圖的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家弗萊維婭·曼西尼說:“這種給疼痛定量的方法并不可靠,如果病人不愿交流的話就更困難。將來,我們通過腦部信號跟蹤疼痛,能精確反應出病人所經受的疼痛情況,還能提供一種數量標準,檢查給病人用的止痛藥是否有效。”
“身體的不同部位遭受疼痛時,會引起不同腦區的神經元放電。”曼西尼說。他們用激光激活志愿者的手或手指部位的疼痛受體,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能觀察到志愿者腦部的清晰信號。每次發射激光產生疼痛,都會引發體覺皮層區(負責探測觸覺的腦區)的一小部分神經元放電。
此外,還有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怎樣定量檢測痛覺強度。日本愛知學院大學報告了另一項發現,當志愿者經歷牙痛時,腦部的電流活動會改變。
這些研究將對兒科醫生非常有用,因為兒童很難描述自己的癥狀;還可用于遭到嚴重事故而無法交流的病人。一般病人也會因為焦慮而夸大疼痛,該技術也能幫醫生鑒別病人的真實狀態。約1/5成年人在經歷慢性疼痛,其中又以背痛、頭痛最普遍,而這種疼痛最難評價。醫生經常給病人開大量的藥讓他們自行服用,而這是很有害的。
牛津大學研究疼痛的神經科學家艾琳·特雷西教授說:“腦部成像讓我們能看到中樞神經系統內部,檢測它們的運作情況。我們能看到,當大腦處理身體被傷害部位傳來的信號時,就會產生痛覺,這讓我們識別出哪個腦區對產生痛覺是重要的。我們還能檢測出腦中化學物質、白質連接結構和灰質體積的變化。這些檢測還能幫我們確定慢性疼痛對大腦的影響,指導新療法和病人護理的發展。”
8月26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內分泌科教授莫朝暉團隊通過多學科合作,診治了一例飽受糖尿病足潰瘍疼痛不愈的患者。在多學科合作診療下,醫院最終采用脊髓電刺激技術,為該患者植入Vanta?全球最先進、免充電......
據《自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發現了可能緩解疼痛的一個新的腦回路。所謂的“安慰劑鎮痛效應”是一種奇怪的現象,指當一個人預期疼痛緩解時,他對疼痛的感知也會降低。此前研究顯示,“安慰劑......
據《自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發現了可能緩解疼痛的一個新的腦回路。所謂的“安慰劑鎮痛效應”是一種奇怪的現象,指當一個人預期疼痛緩解時,他對疼痛的感知也會降低。此前研究顯示,“安慰劑......
6月25日,玩出夢想科技在新加坡召開全球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全球首款安卓系統空間計算機——玩出夢想MR,填補了空間計算機在安卓生態的空白。當前,空間計算機正在打開新的想象空間,全球相關企業紛紛加速布局......
疼痛感知是復雜的生理過程和心理過程,受到年齡、性別、文化背景和過往經驗等因素的影響。那么,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疼痛的感知是否會發生變化?尤其是對于不同類型刺激誘發的疼痛感知是否有不同的變化?研究衰老......
2月20日,北京市發改委上線了本市首份產業地圖,為企業在京發展提供清晰的產業指示指引,進一步擦亮“北京服務”品牌。這份產業地圖覆蓋一、二、三產,融合高精尖產業、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現代基礎設施產業、......
周三,Vertex制藥公司公布了其非阿片類電壓門控鈉通道抑制劑VX-548的調查性II期數據,該藥顯著緩解了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患者的疼痛。經過12周的治療,接受23毫克每日一次劑量的VX-548的患者......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感染性疾病等4個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2023年版)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感染性疾病等4個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2023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政函〔2023〕......
人人懼怕疼痛,但并非人人了解疼痛。當疼痛來襲,是不是忍忍就過去了?忍痛的時間越長,忍痛的能力就會增加嗎?聽說止疼藥副作用大,所以能不吃就不吃?針對這些疑問,由醫師報發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人民日報健康......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物-心理-社會現象,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于2020年將其重新定義為“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或類似的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體驗”。根據時間定義,疼痛主要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