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自然》雜志在線發表的一篇地球科學論文,日本團隊報告了人類首次對硅酸鈣鈣鈦礦的基于實驗的測量。硅酸鈣鈣鈦礦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地幔礦物,但無法穩定存在于地表。新研究結果支持一種看法——上地幔底部存在俯沖洋殼區域,穿過該區域的地震波被認為會出現波速異常。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模型與等效實驗測試之間的差異顯示,上下地幔邊界處(560公里—800公里深處)存在化學性質奇特的物質,且該物質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礦物硅酸鈣鈣鈦礦。不過,此前人類從未對硅酸鈣鈣鈦礦進行過基于實驗的波速測量,因為這種測量,需要在比地表更高的溫度下形成不同的立方結構。
此次,日本愛媛大學科學家團隊在實驗室創造出了立方硅酸鈣鈣鈦礦結構,并在不同壓強溫度(最高達上地幔底部等同條件)下對硅酸鈣鈣鈦礦進行了超聲波波速測量。實驗中發現,硅酸鈣鈣鈦礦的剛性比理論預測的低25%,導致震波會以低于先前認為的速度傳播。
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研究結果為下地幔頂部存在洋殼堆積的假說提供了重要證據。洋殼即大洋型地殼,主要由硅鎂層構成,以缺失硅鋁層為特征。洋殼和陸殼物質的深俯沖命運,一直是板塊構造和地球動力學研究的永恒話題。此次科學家對地幔條件下的鈣鈦礦展開的測量和研究,將幫助人們揭開地幔深處的秘密。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礦物原位鋰同位素分析法,該所科研人員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欖巖中的鋰含量和鋰同位素組成。他們發現,海水中的鋰元素可以經過擴散作用進入地幔橄欖巖。這為研究地質......
鈣鈦礦材料具有光電性能優異、制備成本低的優點。與目前常見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相比,鈣鈦礦發光二極管可以將色彩純度提升至少1倍。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效率持續提升,但穩定性仍制約其應用。......
2月2日,由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徐保民、研究助理教授章勇、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研究教授王行柱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題為“Aqueoussynthesisofpero......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387.shtm......
記者14日從昆明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江照教授和易健宏教授團隊,在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通過多齒配體增強螯合以穩定埋底界面策略,顯著提高了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壽命......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化學動力學研究室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袁開軍和副研究員隋來志團隊,利用自主開發的高壓超快光譜,揭示了Cs2NaInCl6:Sb3+晶體經過高壓作用后產生白光發射......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合作,以激光器小型化為牽引,基于對鈣鈦礦增益機理的研究,實現了亞波長尺度的高性能鈣鈦礦水下單......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合作,以激光器小型化為牽引,基于對鈣鈦礦增益機理的研究,實現了亞波長尺度的高性能鈣鈦礦水下單......
鈣鈦礦技術的商業化進程繼續提速。12月28日,記者從協鑫集團獲悉,其旗下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光電”)總投資50億元的2吉瓦鈣鈦礦生產線已于12月27日開工建設。據悉,該項目為全球首......
有機無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材料憑借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在晶體管研究中引起廣泛關注,近年來鈣鈦礦場效應晶體管(PeFET)在探測器和突觸中的應用已得到深入研究。然而,基于PeFET的突觸仍然很難將優異的載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