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石墨烯分子顯示出不同長度的原子鍵。這是科學家首次在“相機”下看到一個分子的組成。
科學家格羅斯博士正為拍攝分子特寫照片進行準備。
科學家用相同技術拍攝一個石墨烯分子的內部情況。這次展示了不規則的內部機構。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科學家首次拍到單個分子的清晰照片,同時可看見把分子結構緊密連在一起的原子鍵。
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設在瑞士蘇黎世的研究實驗室用一種名為“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術”的技術探索一個分子的內部情況,把分子和原子的研究推向最小。這項研究可能對石墨烯設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石墨烯是人類已知密度最大的物質,而石墨烯設備可有助于徹底改變無線寬帶通信和電子顯示屏。
原子力顯微術(AFM)的使用原理是讓一個分子扮演“留聲機”一樣的角色,在目標分子的表面上進行“刻畫”,獲得殼層的變化和律動。這根“唱針”是一個一氧化碳分子。顧名思義,它有一個碳和一個氧原子。
這種精密測量需要科學家穩若盤石,杜絕任何來自實驗室或周邊環境的振動。即使室內溫度的輕微變化,也會使分子擺動。為把破壞降低到最小程度,實驗區的溫度被降到零下268攝氏度。
這些照片展示了分子的最小結構。較暗區域代表原子的密集部分,明亮區域代表最輕部分。拍攝分子結構很可能有助于揭示大量真相和促進這一技術領域的實際應用。現在,這些照片已展示出新的細節信息,例如分子中心附近的原子鍵要比分子邊緣的原子鍵短等。
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這個科研小組2009年拍到并五苯分子的第一張模糊照片,但他們用最新技術拍到更為清晰的分子結構照片。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利奧-格羅斯說:“在并五苯的個案中,我們看到原子鍵,卻不能真正區分它們,或看不清不同原子鍵的不同特點。現在我們通過新技術證明我們可看到不同原子鍵的不同物理性質。這真令人興奮。”
美國兩個科研團隊在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分別刊文稱,他們首次讓單個的分子處于量子糾纏狀態。在這種奇怪的狀態下,分子之間即使相距遙遠也能同時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為很多應用奠定了基......
體細胞突變是腫瘤發生的標志,可用于癌癥的無創診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繪制細胞游離DNA單分子全基因組突變圖譜,用于癌癥無創檢測。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Genetics》雜志上,......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開發出僅需單次測量就可獲得超高分辨率碳原子核磁共振信息的分析法,可用于分析分子結構復雜的天然物質結構。研究結果刊登在《AngebanteChemi》上。這種“超選擇性異種......
2023年7月16日,第22屆全國分子光譜學術會議暨2023年光譜年會召開的第二天,在生物傳感及光譜成像專場的上午半場,專家們帶來單分子檢測、生物酶傳感......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郭雪峰教授課題組研發出成熟的單分子芯片制備實驗技術,主要揭示了石墨烯場效應晶體管的制備與單分子錨定兩大關鍵步驟。這些技術生產的單分子器件具有普適性,將會催生新一代單分子電子設......
科學界設想利用微小的分子作為構建物體的基礎元素,類似于我們用機械部件組裝東西的方式。然而,挑戰在于分子非常小,大約是一個壘球大小的一億分之一,而且它們在液體中會隨機移動,使得控制和操縱它們成為一種單一......
從單分子蛋白質測序到體電子顯微鏡,英國《自然》雜志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有可能在2023年改進科學研究方式的七大技術。單分子測序曙光初現可對樣本中的許多蛋白質進行測序的單分子技術可能即將問世。美國......
經典的生物研究技術側重于分子和細胞集群的研究——即研究含有大量相同形態或功能的分子或細胞的活動。但是,這種方法會忽略集群中的單個分子或子群的特異性。事實上在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或在不同的環境中,單個分子......
單分子電致化學發光顯微鏡在微納結構成像上的論證。(馮建東供圖)單分子電致化學發光顯微鏡固定(死)細胞成像。(馮建東供圖)單分子電致化學發光顯微鏡活細胞成像。(馮建東供圖)單分子實驗是從本質出發解決許多......
研究要點:1.設計了一種單分子范德華作用指南針2.實現了沸石孔道內的單分子真實成像,對范德華相互作用進行了分子尺度的詮釋。五千年前,中國人發明指南針。指南針中,被磁化的指針可以與地磁場對準,從而確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