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3-06 09:37 原文鏈接: 科技獎勵改革:祛除功利化導向

       “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年及未來科技體制深改進一步敲定方向、凝聚目標。其中,明確列入報告的改革國家獎勵制度,引發科技界代表委員的共鳴與熱議。

      圍繞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熱烈討論,《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多名代表、委員及院士,就改革國家獎勵制度,特別是科技獎勵制度的意義、方向、重點等問題進行廣泛交流,闡述并傳遞科技獎勵制度變革的深刻內涵。

      多年來,我國科技獎勵制度對推動科研工作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隨著時代進步,現有制度設計也助長了科技界的功利化傾向,并延伸出系列痼疾。為此,變革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打造少而精的獎勵品牌,加強法律體系建設,并最終達到去功利化的目的,已成為科技界的一種強烈呼聲。

      “榮譽即利益”是功利心態

      不久前,“透明計算”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事件使科技獎勵制度成為議論的焦點。中國計算機學會發文“建議政府退出國家級科技獎勵評審”,一時輿論嘩然。

      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吉永華的記憶中,在他參加過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關于科技獎勵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將近十年之久。

      科技獎勵異化了對科學的追求,助長了科研的功利化。這是委員們對當前科技獎勵制度的普遍認識。

      “科技獎勵過多強調了科學活動的功利驅動。”吉永華說,功利化導向,也是政協會議關注科技獎勵制度的重要緣由之一。

      近年來,各類科技獎勵受到了各地政府、研究機構的極大重視,甚至把獎勵項目作為晉升職稱、獲得更多經費資助及職工福利的重要考量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田中群也認為,功利化的導向讓一些科研人員覺得“榮譽即利益”,這與科技獎勵旨在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的初衷嚴重相悖。

      事實上,科技獎勵的功利化導向還導致了諸多不良后果:科技創新仍然能力不足,創新型人才仍然難以涌現,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仍然偏低。

      2011年,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將關于科技評價體系和獎勵制度改革的話題列為當年重點專題調研題目。調研報告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批示。

      如今,變革科技獎勵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而改革目的之一便是去功利化,正如幾年前前述政協調研報告所建議的,“要淡化科技評價獎勵與附加功能的關聯”。

      要數量更要精品

      縱觀我國科技獎勵項目,縣級以上政府層層設獎,獎項數量龐大。在委員們看來,類目繁多的科技獎勵已呈泛濫趨勢。有媒體評論稱:“科技界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在報獎評獎上,每個地區獲獎項目目錄都一大本子,但真正能發揮作用的很少。”

      “總體上看,目前的國家獎勵制度對于科學文化的培育和科學的進步的作用應該不是正面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黃力對記者表示,“其實,對于崇尚自由探索精神的人來說,此類獎勵實屬多余。”

      近年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已經逐步削減了獎勵數量。例如,2012年,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三大獎項目總數比2011年減少11.8%。2013年,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三大獎總數減少16.3%。地方政府也在大幅降低獎勵數量。剛剛頒發的山東省2014年度科技獎勵數量比2013年度減少了211項,壓縮了47.3%。

      與降低數量同時進行的便是提高質量。對此,代表、委員們認為,應在科研成果分類評價基礎上,開展科技獎勵評選活動。“基礎研究的成果應該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應用研究成果則應基于市場或成果使用方的判斷。”黃力指出。

      黃力認為:“科技獎勵工作可能由社會團體來做更加合適,國家可以考慮僅對得到廣泛認可、在某一學科或領域真正作出卓越貢獻的個別人進行獎勵,類似目前的最高獎,也應最大限度減少不當干預。”而自然科學獎的評審則可參考目前國內最具聲譽的“杰青”評審,嚴格進行國內外同行評議,以增加透明度。

      “修車的不能管打鐵的,具體獎勵評定應該交給第三方,由專門學術機構來負責。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專業與公正。”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種衍民對記者說。

      田中群則強調,評選全過程要透明化和國際化,我國應設立面向全球的科技獎勵,邀請相關領域的國際學術帶頭人進行評審。“高質量的科技獎勵,才能樹立科學家群體良好的形象,引導年輕一代尊重熱愛科學并投身于科學事業。”

      科技創新也須法律護航

      多年與科研相關的工作經歷,讓許多代表、委員們對科技獎勵申報、評選中的違規現象感到揪心。他們指出,當前的評審程序為利益交換甚至腐敗提供了空間,由此給科技工作乃至國家公信力帶來損害。

      吉永華表示,當前的科技獎勵制度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形成了低成本的違法環境。全國政協提交的調研報告也指出,當前的科技獎勵制度“缺乏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以及監督懲戒體系”。

      例如,獲得多項獎勵的“漢芯”在被發現造假后,負責人陳進雖然被解除了職務、褫奪了榮譽稱號、部分研究經費被追回,但并沒有被追究詐騙國家財產的法律責任。而同樣涉嫌造假的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則以侵吞研究經費和非法買賣卵子罪被追究刑責。

      為了獎勵貨真價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那些靠托關系和腐敗獲得獎勵,代表、委員們認為,在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變革科技獎勵制度,應進一步完善科技獎勵的法律體系建設。

      吉永華指出,特別要加強對評選過程中腐敗行為的監督和懲治。“要以法律來保障評選過程的公平、公開,否則違法成本過低后便會滋生大量違規、違法行為。”他強調。

      科技獎勵制度旨在以榜樣的力量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從根本上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變革科技獎勵制度面臨諸多挑戰,應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穩步推進。

    相關文章

    張國范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范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21年......

    習近平: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

    知乎發布2022科技榜,中國天眼、韋伯望遠鏡為國內外第一

    2月20日,由互聯網問答社區知乎發起、中國科學報社支持的2022年度科技進展評選結果暨首屆“知乎科技榜”公布。該榜面向2022年全球范圍內發生的重大科技進展,由知乎網友投票選出。憑借專業、認真的獨特社......

    不低于1000萬元!鄭州發文支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2月20日,記者從鄭州市科技局獲悉,科技局、財政局共同印發《鄭州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辦法》,其中提到,重大科技專項單個項目財政支持資金不低于1000萬元。啥是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指聚焦我市重大戰略需求......

    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重點專項項目指南征求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國家重點研發......

    中國中醫藥總診療人次達12億人次

    近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近年來,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多舉措支持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有效方藥篩選、臨床療效評價等領域的科研攻關,為中醫藥的臨床發揮提供了科技支撐。中醫藥科技創......

    去年新認定項目751項,上海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十強出爐

    “2022上海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百佳表彰會”日前舉行。1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有特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的項目榮獲2021年度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自主創新十強”稱號。截至2022年......

    50人!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名單公布

    經組織提名、形式審查、網絡初評、答辯評審等環節,2022年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產生擬獎勵人選50名,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2023年2月13日-17日)。公示期內對擬獎勵人選進行舉報或提......

    糧食安全潛存危機,如何向科技要糧?

    “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米、面、油的價格一直都很平穩,但中國的糧食安全了嗎?”2月9日,在第737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會議執行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翟虎渠如是發問。當前,我國糧食供需總體形勢持續向好,糧......

    科技部發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獎勵改革的決策部署,全面施行新修訂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進一步完善省部級科技獎勵制度,科學技術部在廣泛調研、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1999年發布的《省、部級科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