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15 16:18 原文鏈接: 科技成果轉化:三大硬骨頭還得啃

      滇池污染底泥處理、遙感測繪、生物醫藥……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14日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武漢大學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走出校園服務社會,但參差不齊的評估結果,給學校決策者帶來了壓力。

      “我們累計有幾百項ZL,最后能被企業變成產品,或者變成應用成果的卻寥寥無幾。”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院士越來越感到,從事成果轉移轉化的專業人才“輸血”體系不足、專業平臺的“造血”功能不足。

      從修法到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三部曲”,從中央各部門到各省市出臺的相關管理辦法,一系列“組合拳”打出后,科技成果轉化還面臨哪些難題?

      缺乏權威的法律認可的評估體系

      “現在最需要建立一個權威的法律認可的評估體系。”竇賢康坦言,同一個成果,不同評估機構給出的估值,卻可能相差數十倍。面對差別特別大的評估結果,學校決策層的壓力太大,甚至不敢做決策。

      2015年修改后的科技成果轉化法,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簡而言之,就是兩個不低于50%的比例。

      “每個學校可以在此基礎上自行規定,武漢大學是‘三七開’,30%歸學校,70%歸個人。”但在實踐中,竇賢康深刻感覺到,不論分成比例,在為成果轉化開辦公司前,一定要將個人、學校和國家的“責”“權”“利”界定清楚,讓科技人員創業沒有后顧之憂。

      竇賢康解釋,評估低了,將來公司應用前景好,會有人說學校吃虧了,個人涉嫌侵占國有資產。如果評估高了,比如評估為1億元,評估的錢成了國有資產。萬一公司垮臺了,對學校來說,意味著幾千萬元的國有資產流失。

      “我們希望能徹底為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解‘套’。”竇賢康說,相信未來武漢大學成果轉化額會越來越大。

      專業機構“造血”差

      2018年中國ZL調查數據報告顯示,高校和科研單位認為,缺乏技術轉移的專業隊伍是ZL轉移轉化的最大障礙。

      李林說,目前政策聚焦的激勵對象均以科研人員為主。在提到“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時,往往設置“不增加編制的前提”;提到“對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時,絕大部分細則沒有考慮到對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員的獎勵。

      “形成極具活力的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是打通科技創新價值鏈‘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李林建議,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輸血”工程,打造符合市場運作規律的科技成果轉化專業化隊伍。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造血”工程,將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第三方社會機構由單純的“中介”服務,向介入成果的創造、保護、經營、轉化全過程增值型轉變。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活血”工程,鼓勵科研機構自主建立對科技成果轉化人員的有效激勵機制,如在專業技術崗位聘用、收入分配等制度設計方面加大激勵,以及合理界定其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中的權益等。

      法律“打架”問題待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上海公司董事長陳力今年帶來的一份建議,是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

      陳力說,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國務院提出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而科學技術進步法第二十條明確規定,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職務科技成果歸屬于單位。另外,對于擔任正職領導職務的科研人員,《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規定“原則上不得獲取股權激勵”,實踐中造成了正職領導“不敢”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等。

      “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時需要考慮強化成果轉化體系建設,改革現有職務科技成果權屬關系等。”陳力建議。


    相關文章

    青海出臺22條措施,促科技成果轉化

    日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暫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包括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激發科技成果轉化動力等4方面22條措施。青海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若干措......

    江西開展重大科技成果熟化與工程化研究項目申報

    關于開展2024年江西省重大科技成果熟化與工程化研究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贛科發成字〔2023〕89號各設區市科技局、贛江新區創發局,南昌高新區管委會,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省屬重點企業,省直有關單位:......

    駱清銘院士:科學研究要“頂天”還得“立地”

    如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認為離不開“頂天立地”這個關鍵詞。所謂“頂天”,就是要在科技關鍵環節取得原始創新成果;所謂“立地”,則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科技到產業的轉移與承接,提高科技成......

    未來科學城集中發布200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

    8月4日,2023未來科學城技術成果推介大會暨首屆項目路演資本對接會召開。大會發布了《2023北京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環保、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核能核電、綠色冶金、大飛機、新材料等重點......

    科技成果也能像收藏品等一樣拍賣?

    不久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拍賣會在銀川敲響“第一槌”。在寧夏首次科技成果競拍會和科技成果評價沙龍上,來自寧夏農科院的22項優質農業科技成果亮相。經過激烈角逐競拍,18項科技成果與企業成功“牽手”,成交價總......

    安徽省銅陵市三舉措強化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量

    建機制提質量。銅陵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企事業單位技術需求征集與評比機制,提升需求凝練質量。2023年上半年制定出臺《銅陵市企事業技術需求征集工作指引(試行)》《銅陵市企事業技術需求評比管理辦法(試行)》,......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讓“科技之花”多結“產業之果”

    中國江蘇網訊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省科技廳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其中,為切實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轉移和產業化水平,積極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省科技廳4月起啟動“......

    我國三項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雜志

    光明日報武漢6月15日電北京時間6月14日,武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的《液態金屬用于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武漢大學教授何光存為通訊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調節寄主植物抗蟲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國田團......

    超1500億!3000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學亮出成果轉化成績單

    【超1500億!3000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學亮出成果轉化成績單】5月15日,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的數據表明,3000多家科研機構和大學完成了1500余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

    防災減災:生命探測儀、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挑大梁

    5月12日,我們將迎來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研發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被應用于防災減災領域,一大批科技含量極高的防災減災設備投入實戰。地震預測、火災救援、臺風預報……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