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9-25 09:41 原文鏈接: 科技期刊維護科研誠信大有可為

       在談到我國科研誠信現狀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用兩個“史無前例”來形容:一是我國科研誠信問題涉及面之廣及其嚴重程度史無前例;二是社會各界對科研誠信問題的關注度史無前例。“科技期刊在維護科研誠信建設方面是大有可為的。”朱邦芬說。

      9月21日-22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600余名專家學者,就“機遇與挑戰——中國科技期刊發展之路”主題,圍繞科技期刊學術誠信體系和評價體系建設等議題開展了研討并提出對策建議。

      科研誠信:關注度史無前例

      “2015年3月BMC撤稿43篇論文,同年8月Springer撤稿64篇論文,2017年4月Springer出版集團《腫瘤生物學》撤稿107篇論文……”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知識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袁軍鵬說:“科技期刊因為撤稿成為媒體焦點,科技期刊界也面臨著科研誠信的挑戰。”

      朱邦芬認為,這其中既有不良學術環境的原因,也有個人責任。不良環境包括按論文數給獎金、按論文所發表的雜志影響因子評獎、舉報后單位仍疏于查處或包庇等。在個人責任上,主因還是研究者自身的道德缼欠。

      科研誠信問題,朱邦芬把它提升到了現代科技發展基礎的高度:“公眾對科研的支持并不是無條件的,如果科研失去誠信,公眾將不再信任和支持科研。而對科技工作者個體而言,一旦失去科研誠信,這將是其科研生涯的終結。”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項昌樂表示,國家高度重視科技期刊的發展及其誠信問題。2015年,中國科協與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5部門發布《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門發布《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今年8月,中國科協制定《科技工作者道德行為自律規范》,為科技期刊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

      嚴重科研不端:實行一票否決

      “要大力提倡負責任的科研行為;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打擊科研不端行為,實施‘一票否決’;要從教育入手,批評科研不當行為。”朱邦芬指出,國內經常把學術不端行為和一些學術不當行為混為一談,“這就擴大了學術不端行為的內容,實際上包庇了最惡劣的學術不端行為。”

      據介紹,學術不端行為包括偽造、篡改、抄襲和剽竊。學術不當行為則是一個灰色地帶,比如濫用同行評審的特權來為自己牟利,或者做有悖于倫理道德的實驗,故意忽略研究的負面結果等等。

      朱邦芬強調,對學術不端的稿件要堅決拒絕刊登;如果經人舉報,查實之后要嚴肅處理,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時加強期刊編審者隊伍建設,嚴格稿件學術質量審查規范。“科技期刊的生命在于求真務實,維護學術誠信,科技期刊是可以做事的,而且大有可為。”

      據了解,斯普林格《腫瘤生物學》撤銷中國學者107篇論文事件,近期依然在發酵。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機構的處理。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已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

      同行評審:做必要性的改變

      “學術誠信貫穿于科研活動的全過程,同行評議作為科研成果發布審核的重要環節,對減少偽造、篡改、剽竊等學術不端現象的發生,發揮著重要的把關作用。”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總編輯魏均民表示,制定和完善同行評議制度,對提高同行評議質量、規范學術行為、凈化學術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欺詐評審是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一種,中國是重災區,而且法律規范方面滯后。”對此,朱邦芬從技術性操作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讓作者提供審稿人的名單對于一些冷門領域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情況下要注意是否真的有這個審稿人存在,他的郵箱是否是官方郵箱。很多商業郵箱是中介公司偽造的。同時,不能讓作者提供全部審稿人,最多用一個。可通過技術措施大幅度減少中介的偽造。”

      “中國有很多人是愿意發文章,但不愿當審稿人。因為審稿人是無名英雄,沒有什么報酬。所以我們的論文作者和審稿人是不成比例的。但每個人,你既是文章作者,也應該是審稿人,這是你的義務。”朱邦芬說。

      學術誠信在網絡時代更加重要。“信譽是科研之本,網絡對我們的學術誠信、學術生命起到放大作用,容易產生熱點,遺忘也迅速。”朱邦芬指出,數字化出版已經成為期刊主流,一切均在網上進行,易操作、易抄襲和剽竊,查處學術不端也可借力網絡手段。

    相關文章

    2024年度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發布項目開始申報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流學術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推動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體系,助力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

    2024年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有關項目評審結果公示

    關于公示2024年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有關項目評審結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按照《關于開展2024年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有關項目申報的通知》,通過公開申報、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等程序,產生了各項目擬入選單位(詳......

    2024年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有關項目評審結果公示

    關于公示2024年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有關項目評審結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按照《關于開展2024年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有關項目申報的通知》,通過公開申報、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等程序,產生了各項目擬入選單位(詳......

    科研誠信檔案建設開啟,該省發布征求意見稿

    為加快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誠信建設新格局,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科技活動監管機制,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等有關文件精......

    經費275萬元!中國科協2024年度科技期刊項目(第一批)啟動申報

    關于申報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2024年度科技期刊項目(第一批)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黨中央關于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關于推動學術期刊......

    基金委負責人解讀《科研誠信規范手冊》,明確“應該做”和“不能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近日發布了《科研誠信規范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編寫《手冊》的背景、目的以及定位是什么?科技日報記者21日就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采訪了自然科學基金......

    明確“應該做”和“不能做”,自然基金委發布《科研誠信規范手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科研誠信規范手冊》。《科研誠信規范手冊》業經2023年11月28日委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科研誠信規范手冊》包含導言、科研人員誠信規范、評審專家誠信規范、依托單位誠信......

    100人入選!期刊卓越行動高水平辦刊優秀人才名單公布

    12月15日,2023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優秀人才案例遴選匯編項目入選案例公布,共100人入選。其中優秀期刊管理人案例、優秀主編案例、優秀編委案例、優秀編輯案例、優秀......

    中國SCI期刊增速不及中國作者發文增速

    11月29至30日,第十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以及“優秀科普期刊”......

    《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發布,5163種期刊,技術科學類占44.01%

    11月29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南京開幕。論壇上,《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發布。《藍皮書》是首部記錄和反映中國科技期刊發展歷程的年度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