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6-21 12:05 原文鏈接: 科技部發布:首批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名單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評審結果,共有14家成為首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圖片.png

    中國-以色列人群醫學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2015年,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干細胞醫學中心主席Tsvee Lapidot教授應常務副院所長程濤教授的邀請來訪院所,并在“血研所大講堂”上做學術報告。自此拉開了雙方進一步合作交流的序幕,以共同的研究興趣且優勢互補為合作基礎,開展了“正常/疾病狀態造血微環境對造血干細胞的調控”的研究。

      2016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帶領科技部、外交部、國家衛健委等部委領導和下屬單位負責人赴以色列參加中以創新聯委會第二次會議以及中以衛生合作會議。會上,時任院校長曹雪濤院士與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院長Daniel Zajfman教授簽署了“造血干細胞與骨髓微環境”合作研究備忘錄。此后,雙方科研合作擴展到包括基礎科研與臨床研究在內的多個課題組,合作產出的高水平論文,“剪接體突變和骨髓微環境衰老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早期演變中的作用”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以色列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

    圖片.png

    院校長王辰院士與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院長Daniel Zajfman教授簽署合作協議

      在此基礎上,2018年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第四次會議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開,王辰院校長與以色列科學基金會主席、魏茲曼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Benjamin Geiger教授簽署了中以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雙方一致同意成立中以人群醫學聯合實驗室(Sino-Israel joint laboratory of population science and regeneration medicine),并在院所設立中以聯合實驗室工作站,共同探索血液系統惡性疾病克隆演化規律、非惡性疾病向惡性轉化、腫瘤異質性等重要科學問題的研究,促進雙方在血液與干細胞領域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的合作。

      中國-以色列人群醫學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研究方向也契合院校學科方向發展與布局。今年5月院校長王辰院士團隊創立的“群醫學”學科獲批“北京市高精尖學科”。“群醫學”根據不同群體健康和疾病的差異特點,應用多學科技術和方法,研究影響人群健康的相關因素,對某個群體疾病進行的防診治活動,使群體或整個人類的生命全程健康效益最大化,醫療衛生的成本及資源分配最優化。該學科是基于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基礎醫學三個學科的博士一級交叉學科,其創立在國內尚屬首次。

    圖片.png

    院校、以色列科學基金會主席、魏茲曼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Benjamin Geiger教授、Liran Shlush教授等會談

      中國-以色列人群醫學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建立,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創新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是以國家健康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效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務實推動血液與干細胞研究的健康發展,全面提升我國醫學科技國際競爭力的有益嘗試。多年來,院所堅持科研問題源于臨床,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以我國唯一的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龍頭,對難治性血液病特別是惡性血液病的病理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先后與英國劍橋大學、以色列威茨曼研究院、美國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哈佛大學Dana-Farber癌癥中心、St.Jude兒童醫院等國際頂尖科研及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特別是今年,院所先后獲批血液系統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這對于血液學生物技術的原始創新和科學規范的快速臨床轉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院所的“血液學科技創新核心基地”建設又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近日,科技部審批通過了首批14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這是參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國家對外科技合作創新最高級別平臺。我校申報的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批建立,是其中唯一一項中俄合作項目,并列入2019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會第二十三屆例會議定書。這是學校“三海一核”特色學科體系平臺建設的最新成果、學科群建設的重要進展,為開展極地科學裝備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國際化平臺。

      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大劇院共同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紀念大會。期間,兩國元首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明確指出:推動中俄北極可持續發展合作,在遵循沿岸國家權益基礎上擴大北極航道開發利用以及北極地區基礎設施、資源開發、旅游、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支持繼續開展極地科研合作,推動實施北極聯合科考航次和北極聯合研究項目。繼續開展中俄在“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內的協作。

      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中國愿同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中國科學技術部提出在未來5年里,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支持建設50個國家聯合實驗室。

      極地是我國的戰略新疆域,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作為其重要支撐,以科技創新、教育等人文合作與交流為載體,發揮國際科技合作加速器效應,形成極地科技創新和裝備研制能力,支撐“冰上絲綢之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

      實驗室以北極航運、能源合作、極地科考等為主要合作領域,以中俄雙邊合作為核心,帶動 “冰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挪威、芬蘭等)開展多邊合作,支撐以北極航行安全保障、北極“亞馬爾”油氣田開發為代表的重大項目建設,帶動極地領域各層級聯合科研平臺建設,通過聯合研究、學術交流、國際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培訓、機制創新5項重點任務,提升中俄極地技術與裝備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重點突破制約我國極地發展的技術與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及作用,為中俄雙方共同推進“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共享雙方在極地船舶建造、極地航道運行、極地資源開發等領域發展經驗和成果。實現與俄羅斯技術資源交流,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引進俄羅斯著名企業和大學院所的研究機構,共建國際孵化器,促進創新資源的互相流動,實現雙方的共贏。與省地市合作,在哈爾濱新區碧海產業園區打造極地裝備與技術創新聚集區,共同打造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合力打造極地裝備、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一批產業集群。

      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外方牽頭單位是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該校是俄羅斯培養世界級海洋專業工程師的大學之一,在極地領域擁有雄厚的師資隊伍;極地裝備技術方面,參與了幾十余型極地裝備設計建造;基礎設施方面,學校擁有眾多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室;該校是聯邦計劃“俄羅斯聯邦2020年戰略發展”重要參與成員,是圣彼得堡大學聯盟成員。此外還有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俄羅斯北方(北極)聯邦大學、克雷洛夫中央科學研究院、挪威科技大學等主要合作單位。

      學校是我國極地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最主要的單位之一,2015年成立極地大科學工程研究中心,擁有國內極地裝備領域唯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極地裝備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學校是“北極大學”聯盟成員。學校優先布局和前期研究奠定了堅實的極地領域科研基礎,引領并推動了極地領域的發展。近五年,在極地技術與裝備相關技術領域承擔了來自于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40余項。學校作為中方牽頭單位承擔首個歐盟地平線2020項目;牽頭四項科技部極地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工信部首個極地技術基礎研究項目,首個極地AUV研制項目,參與工信部幾乎所有極地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的研制工作。

      中國-肯尼亞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南京農業大學與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合作歷史悠久,成果豐碩,在肯尼亞甚至整個非洲都有一定的影響,被譽為“中非合作”的典范。早在1994年起,兩校共同執行教育部三期“中肯高教合作計劃”,在埃格頓大學建立了“生物技術實驗室”和“中肯園藝技術合作中心”;成立國內首家研究非洲農業問題的專門機構“非洲農業研究中心”,聯合舉辦“走非洲·求發展”論壇。近十年來,合作更加密切:加入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與埃格頓大學合作建設全球首家農業特色孔子學院;自籌經費在埃格頓大學建設“中肯農業示范園區”;在李克強總理見證下,由中國科技部和肯尼亞教育科技部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依托我校和埃格頓大學“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聯合實驗室”獲批準投入運行。通過聯合實驗室的建設,可以進一步將我國優良的作物品種和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進行生產和展示,為埃格頓大學、肯尼亞及其他非洲國家培訓掌握現代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進一步推動肯尼亞以及周邊沿線國家科研創新、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推進中非協同發展。

      “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建設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共建共享、需求導向、能力建設、示范引領”為宗旨,根據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需求,由科技部批準設立的國家級科學實驗平臺。旨在通過雙方科學家的務實合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創新之路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國-捷克牽引與控制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由中車大連電牽公司申報的中國-捷克牽引與控制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簡稱聯合實驗室)名列其中,成為全國首批14家、也是中國中車唯一一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認定建設單位之一。

      聯合實驗室的建設是根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合作專項規劃》和《“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而具體開展的,該實驗室可以有效聚焦全球創新資源,搭建“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平臺,對推進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這次獲批建設聯合實驗室,是國家對大連電牽公司多年來堅持合作創新、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國際科技合作理念的認可和肯定。

      大連電牽公司此次獲批的聯合實驗室,依托中國中車-捷克技術大學聯合研發中心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進行建設,聯合研發中心現有捷克技術大學十余名專門從事軌道交通裝備牽引與控制技術研究的教授、博士和大連電牽公司相關專家共同組成的專業人才隊伍,配套相關研發辦公場地和研究實驗室,在國內更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研發和試驗資源支持。

      聯合研發中心緊緊圍繞《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及優先主題,積極開展軌道交通裝備牽引與控制技術研究,前期已成功組織了“異步電機參數動態辨識技術研究”、“新一代粘滑控制技術研究”等國際合作研究項目,支持軌道交通裝備牽引與控制核心技術自主研究應用,服務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競爭力提升。基于聯合研發中心相關科研合作的良好開展,2015年5月支持該聯合研發中心運作的中車(捷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捷克政府評為科技研發類優秀外資合作企業第三名殊榮,接受捷克共和國副總理頒獎,聯合研發中心也先后受到中國駐捷使館、科技部、發改委等部門領導的高度評價。

    相關文章

    兩會新華時評:跑好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融合接力賽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這是對以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更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必......

    愛科賽博與西安交大共建“先進等離子體表面技術及裝備聯合實驗室”揭牌

    3月1日,西安交通大學西安校友迎春茶話會在西安凱悅酒店召開。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院士、陜西省政府原副省長潘連生、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張邁曾、西安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別朝紅、......

    新突破!湘江實驗室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日,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批準,湘江實驗室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系2024年度湖南省“4+4科創工程”唯一獲批單位,標志著湘江實驗室在人才培養平臺方面取得新突破。博士后科......

    第一屆實驗室行業嘉年華(展覽會)在上海舉辦

    2025年2月28日至3月1日,由上海實驗室裝備協會主辦,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實驗室建設與安全分會和上海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等多家行業組織共同協辦的第一屆實驗室行業嘉年華(展覽會......

    安徽:讓更多科創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國資國企應強化科技創新戰略使命,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作用,更好服務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省國資委總經濟師逯松全表示。科技創新既是國有企業增......

    海南印發學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

    近日,省教育廳印發《海南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高等學校管理辦法》)《海南省普通中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普通中學管理辦法》),進一步防范和消除危險化學品安......

    賈少謙代表:激發企業實驗室創新活力,跑出新質生產力“加速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表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創......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腦機接口技術展現出巨大市場潛力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加福民團隊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山醫院成功實施全球首批共4例“三合一”腦脊接口電極同步植入臨床概念驗證手術,截癱患者術后24小時內恢復腿部運動,最快10天嘗試行走,......

    “碼”上參觀預登記,好禮拿不停!春有約,花不誤,CISILE2025預登記通道全面開啟,商機搶搶搶~

    ......

    2024年湖北省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名單發布

    省科技廳關于2024年湖北省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入庫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按照《關于征集2024年度湖北省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的通知》要求,經實驗室推薦、專家評審,確定入選2024年湖北省實驗室亮點科技成果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