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11-11 02:15 原文鏈接: 科技部:將統籌不同崗位科研人員收入探索合同制

      中新網11月10日電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10日表示,中國將確立增加知識價值分配的導向,統籌不同崗位科研人員的收入,給予高校與科研機構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權,部分科研機構將探索實行合同制管理。

      在國新辦10日上午就《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李萌回答記者有關提問時表示,在調研中發現科技人員的實際工作,特別是智力勞動與他們的收入分配不完全符合,包括股權激勵對創新具有長期激勵作用的政策缺位,內部分配機制不健全。

      李萌指出,收入分配調節的《意見》體現了十八大兩個同步、兩個提高的要求,在新的思路方面提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導向性。這個文件對收入分配的機制進行了系統的設計,構建了三元的薪酬結構,所謂的三元就是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和科技成果轉化性收入。特別重要的是確立了增加知識價值分配的導向。

      第二,統籌性。它是統籌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不同的門類,統籌創新鏈的不同環節,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統籌不同環節的人收入分配的關系。還有統籌不同崗位,要把這些人員的收入分配都統籌起來考慮,制定這樣一個收入分配的政策。

      第三,針對性。分類指導、分類施策,根據不同的創新主體、不同的創新領域、不同創新環節的智力勞動的特點,實行有針對性的分配政策。比如對基礎研究,基礎研究、軟件開發和軟科學對試驗設備依賴程度比較低、試驗耗材比較少的智力勞動性的密集項目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勞務費和間接費的管理方式。再比如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要適當提高基礎性的績效工資,在整個績效工資中的比例。

      李萌補充說,再比如對高校教師開展的教學理論的研究,教學方法的探索,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還有教學手段的創新,都要在績效工資中給予充分的考慮。比如對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的,以理論創新決策咨詢支撐和社會影響作為他的評價依據來構建分配機制。

      第四,自主權上給予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上充分的調節自主權,比如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己制定分配辦法,合理調節不同崗位的收入。科研機構和高校按照職能制定收入分配辦法,調節收入分配關系,自主決定績效考核和績效分配的辦法。

      此外,還有合同制管理,就是對有條件的科研機構要探索實行合同制管理,要按合同的目標完成情況來確定工資的水平和分配的辦法。

      第五是體現在長期激勵上。所謂的長期激勵一是體現在產權激勵上,文件特別強調要發揮產權對收入分配長期的激勵作用。再就是科學設置考核周期,周期要適當拉長。還有是積極解決部分青年科研人員和教師待遇低的問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