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2-26 17:01 原文鏈接: 科技部:破除科技人才稱號與評價結果簡單掛鉤

    中新網2月26日電 國新辦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介紹了國家在改革科技評價機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等方面的工作進展,包括開展“四唯”清理行動、破除科技人才稱號與評價結果簡單掛鉤的做法、為科研人員減負等。

    王志剛強調,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在整個創新驅動、在科技發展方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是各項研究的主體,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近年來,堅持這樣一個思路,以科研人員為中心,依靠科技人員,服務創新主體,包括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具體就是構建以信任為前提、激勵和約束并重的人才政策體系,堅持分類評價,堅持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重大問題的實效來進行評價,同時也提倡小同行評價。

    王志剛指出,注重科研人員的能力、質量、實效和貢獻,要堅決扭轉“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不良傾向,著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激勵更多科研人員主動投身科研事業,潛心開展科學研究。并且根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不同活動的規律和特點,對科研人員要營造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一些科研生態和服務的方式。同時,也要積極開展分類評價工作,以評價為指揮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來進行評價。

    一是開展“四唯”清理行動。這里講的“唯論文”,這個“唯”是因為把它作為唯一的標準了。論文本身是好東西,搞科研活動,在研究階段,有新的發展、有新的規律總結的時候,當然要發表論文,把科研成果固化下來并且和同行進行交流。但是如果把它作為唯一的標準,就走向了問題的反面,走向極端了,所以這里強調的是“不唯”,但是我們還是提倡,年輕人剛開始搞科研的時候,能夠寫論文就是好事,高水平的科學家應該提供高水平的論文,但論文一定是自己科研活動的結晶。

    二是破除科技人才稱號與評價結果簡單掛鉤的做法。很多已經當了院士、當了教授的高水平科學家,實際上他們當初在做科研的時候,可能沒有今天這些帽子。現在強調不“唯帽子”。今后中國的科技、人類的科技都是要靠年輕人的,如果唯帽子,對人才脫穎而出是很大的一個約束,在這一點上,一定是看科研活動、科研成果,而不是看帽子,更不能簡單掛鉤。

    三是為科研人員減負,要減輕負擔,讓他們專心搞科研,政府更多的是服務,而不是去干擾。推進科技計劃表格精簡,解決科研經費報銷繁,減少科技計劃檢查,促進科技信息共享。這些改革都是通過一些小切口,能夠產生對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實實在在的減輕負擔和針對性的服務。在各部門、各地方和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科技人才制度改革和評價都進入良性發展階段,科研人員的獲得感也在增強。去年一些調研顯示,科技部開展的科研人員減負七項行動,獲得了很高評價,在各項改革中間反映良好的程度也是排在前列的。

    相關文章

    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歷史偉業——學習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

    2023服貿會|企業紛紛展示新技術、新服務、新成果

    9月2日,召開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

    攜手廣州、中山,香港生產力局以科技引領企業升級轉型

    8月27日,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換屆暨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芳致賀信,向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

    上海市科技創新券政策解讀

    ......

    齊心奮進新時代科技放飛夢想——科技館里的思政課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全國科技領域社會組織超過4萬家

    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國科技領域社會組織超過4萬家,其中民政部登記全國性社會組織236家、國際科技組織17家。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度,各類全國性科技學術社團開展學術研討7000余次,舉辦展覽5......

    “一滴油的奇妙旅行”互動科普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

    7月10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國科協指導,中國科技館和中國石化主辦的“一滴油的奇妙旅行”互動科普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中國科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石化、中國科技館、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等有關方面同志出席開......

    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三多三少”如何破解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單位和6個地方、為期2年的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拉開序幕。可以認為,以此為標志,本輪改革從以“破”為主的......

    國資委: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本報記者杜雨萌6月21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原原本本學原文讀原著、認認真真學思想悟原理,緊密結合國資央企實際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認為,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2023年度中科大申報同步輻射聯合基金項目的通知發布

    各有關單位:同步輻射聯合基金由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與科研部于2009年共同設立,旨在促進我校科研人員依托合肥同步輻射光源開展交叉學科的前沿研究和先進技術類的探索及協作開發。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承擔了國家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