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隨著科學共同體逐漸成熟,形成更好的科學共同體誠信建設制度,用聲譽來約束科學共同體是未來的趨勢。
簡政放權的方向肯定是一個進步,但在具體操作上有很多問題需要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予以充分保障,讓專業機構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日前,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重新修訂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民口)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向社會公布。《辦法》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支持方式、簡政放權、資金使用方面進行了修改。此次國家將對科技重大專項資金使用再松綁,目的在于不在報酬待遇上虧欠科學家,不讓事務性工作打擾科學家,讓他們集中精力搞科研、出成果。
中央財政資金是納稅人的錢,寶貴;科研人員是國家的優秀人才,同樣寶貴。重大專項又是國家急需解決的科技攻堅難題,資金怎樣花才能更有效率,能夠更好地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備受社會矚目。
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
據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重大專項的財政支持方式分為前補助和后補助兩種。前補助是指項目或課題立項后核定預算,并按照執行進度撥付資金。對于基礎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集成等公共科技活動,一般采取前補助方式支持。后補助是指項目單位先行投入資金,組織開展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活動,在項目完成并通過評審驗收、取得相應成果后,中央財政再給予相應補助。
“我個人理解,政府資金應當更傾向于基礎性、前沿性、提供公共科學產品的領域,應用性比較強的研究還是要以企業資助為主體。”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國梁認為,在項目資金的支持方式上還是應當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
據楊國梁介紹,國外基礎性、前沿性和實際應用結合得不是很緊密的研究大部分的資助者是政府,其所采用的方式也都是“前補助”的方式;而很多與市場結合比較緊密的、應用性比較強的項目大部分的資助主體是企業及相關的社會經濟單元。“我國政府資助的方向比較寬,基礎研究和應用性研究都在資助之列。”
楊國梁認為,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后補助”的意義何在可能需要思考。“因為如果一項研究是重結果的,是為了解決技術或應用上的需求,那么在這項技術進入市場之后應該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如果該項研究已經攻關成功,產生了經濟效益,政府資金進行后補助的意義何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向濤也認為,應用類型的研究如果成功的話自然就市場化了,不用再以“后補助”的方式給予經費,“這種性質更像是獎勵而非資助。”
而在前補助領域,特別涉及到科學共同體的信用機制。“國外的做法通常是在立項之后一次性撥付款項或分期撥付,在款項撥付研究單位之后,該研究單位一般會有專門的部門,比如項目管理辦公室,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和監督經費的執行情況。”楊國梁雖然認同監督機制所能起到的作用,但更認為是科研人員的信用機制在經費的使用上發揮作用。
“我國正處于轉型期,有自己特殊的國情,科研領域也不例外。如果經費的撥付分為幾個階段進行考核,科研人員的時間會耗費在填表上。一次撥付又對經費和項目的執行、科研人員的信用機制要求較高。長期來看,隨著科學共同體逐漸成熟,形成更好的科學共同體誠信建設制度,用聲譽來約束科學共同體是未來的趨勢。”楊國梁坦言,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一次性撥付和分批次考核撥付各有利弊,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方案。
管理工作經費可不經過項目組
重大專項在資金使用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項目資金或課題資金,另一部分是管理工作經費。直接費用主要包括設備費、材料費、會議差旅費、勞務費等。間接費用,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一些無法在直接費用中列支的相關費用。比如,項目研究所需的房屋占用,日常水、電、氣、暖消耗,有關管理費用的補助支出,以及激勵科研人員的績效支出等。
“項目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專項經費是只能用于科研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理解,管理工作經費不在其中。但是,管理工作經費也需要有地方支出。我們現在對科研單位的支持是有基本事業費的,這部分經費用來涵蓋管理工作經費。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可能會有涵蓋不足的情況,需要從項目中提取一定比例來補充。”楊國梁建議,可以有兩種方式優化資金使用。
第一種方式是,從國家的角度首先應當保證科研機構的基本運行費用,由科研人員承擔的課題專款專用。第二種方式是由資助部門和項目組的依托單位自行商議撥付間接費用的額度和方式。“國外科研機構的管理工作經費主要用來支付管理人員的工資和項目運行的其他間接開支。但這項費用不是一個固定的比例,而是由資助方和被資助項目的依托單位進行協商。關于項目的直接經費是撥付給課題組的,而間接經費是直接撥付給依托單位的。后者由依托單位與資助方就具體的費用進行成本核算后自行商定,而不是在撥付給課題組全部經費后再劃定一個特定比例給依托單位。”
據悉,目前《辦法》中關于間接費用還是實行總額控制,按照不超過課題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和基本建設費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體比例如下:500萬元及以下部分為20%,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為15%,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為13%。
減政放權的核心是做好制度建設
作為此次《辦法》修訂的主要原則之一,簡政放權的目的是遵循科研活動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加大激勵力度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重大專項任務目標順利完成。主要措施是給予專業機構預算評審權,放寬牽頭組織單位、專業機構和承擔單位預算調劑權。實行決算報告制度,取消財政部結題財務決算審批。
在楊國梁看來,什么樣的專業機構有預算評審權?專業機構在得到授權之后與政府又有什么區別?是如何運行的?如果是通過專家進行評審,與政府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又有什么區別?這些都是此次《辦法》中在簡政放權方面應該探討的問題。
“簡政放權的方向肯定是一個進步,但在具體操作上有很多問題需要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予以充分保障,讓專業機構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楊國梁說,不管是預算評審,還是預算調劑,其核心還在于規范和制度建設,“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把這件事‘放進制度的籠子’。”
近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前沿生物技術”重點專項——“高精度、高通量生物分子解析關鍵技術和串聯質譜裝置研發”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牽頭承擔,品生醫療與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
天和、問天、夢天三艙齊聚天宇中國空間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納衛星、量子傳輸、質子治療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2月24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
01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12所申報的《高靈敏手性物質離子遷移譜與質譜聯用儀》獲批立項。經過多年技術攻關,812所已掌握質譜領域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及核心部件研制能力,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壁壘。目前......
近段時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聚焦八大產業集群、水資源安全高效利用和生命健康等方面重大科技需求,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科......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評審結果。其中,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福建師范......
財教〔2022〕190號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有關部委、有關直屬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教育局,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教育......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陳杭)北京市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由2012年的1063.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629.3億元,年均增長10.6%......
中國教育部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從數據看十年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成效,中國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郭鵬介紹,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達到4%,這是中國在2012年首次實現、又連續10年鞏固的......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今天公布《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
繼考研熱后,考博熱正在興起。有數據顯示,2022年碩士研究生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占比11%,顯著高于2021年的4.3%。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學生考博熱、考博難、延遲畢業多的同時,博導招生也不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