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簡介:
配置靈活:針對不同用戶需求可提供多種不同的熱反應模塊,如96孔普通模塊、96孔梯度模塊、48x2雙槽普通模塊、帶梯度的48x2雙槽模塊等多種主流模塊
智能:儀器能夠自動識別所使用的模塊類型,軟件操作界面也會隨之呈現相應的功能
高效:雙槽反應模塊,每個槽可以獨立控制,相當于兩臺PCR儀,提高儀器使用效率
溫度梯度功能:單槽或雙槽都可有溫度梯度功能,且有隨機梯度和線性梯度可選,用戶可快速優化PCR反應程序
完美熱蓋:通過深凹設計的高性能智能熱蓋(HPSL),能將接觸壓力自動調整至最佳,減少熱能消耗,保證極佳的反應溫度均一性,并有效防止樣品蒸發
便捷:熱反應模塊更換方便,通過Quick-X-Change模塊更換系統,無需額外工具,幾秒鐘即可完成模塊的更換
用戶友好:超大的1/4 VGA顯示屏,界面清晰、操作方便;前后各有一個USB接口,使用更為便捷。儀器具有自檢功能、用戶權限管理、文件管理、快速啟動程序等功能
技術參數:
熱反應模塊 | 材質:高品質的鋁合金樣品槽,表面有銀色電鍍層,Peltier加熱模塊 |
模塊種類:4種,可使用通用型的單管、條管或96孔PCR板 block 96:96 x 0.2ml block 96G:96 x 0.2ml,具有12列溫度梯度,可設梯度溫度范圍為20-99℃,最大溫度梯度跨度為30℃ block twin 48:兩個獨立控制的反應槽和熱蓋,每個都是48 x 0.2ml block twin 48G:兩個獨立控制的反應槽和熱蓋,每個都是48 x 0.2ml; 單槽具有8行溫度梯度,可設梯度溫度范圍為20-99℃,最大溫度梯度跨度為20℃ | |
模塊溫度控制 | 升溫速率:96孔槽最大4℃/s,48孔槽最大4.5℃/s |
降溫速率:96孔槽最大4℃/s,48孔槽最大4.5℃/s | |
溫度控制模式:模塊控制、仿真的樣品管控制 | |
溫度范圍:3-99℃ | |
溫控準確性:< ±0.1℃ | |
溫度均一性:< ±0.4℃ | |
熱蓋 | 采用深凹設計的高性能智能熱蓋HPSL技術,防蒸發效果明顯好于普通的熱蓋 |
接觸壓力可調 | |
顯示屏 | 超大的1/4 VGA顯示屏 |
軟件功能 | 程序可通過表格或圖形形式顯示、斷電重啟功能、快速啟動程序功能、儀器自檢功能等 |
存儲能力 | 可建立30個用戶的文件夾,儀器自身可存儲350個程序,通過USB外接存儲器則無限量 |
接口 | 前后共2個USB接口 |
儀器重量 | 15kg |
儀器尺寸 | 264 x 289 x 400mm(W x H x D) |
熱反應模塊 | 材質:高品質的鋁合金樣品槽,表面有銀色電鍍層,Peltier加熱模塊 |
模塊種類:4種,可使用通用型的單管、條管或96孔PCR板 block 96:96 x 0.2ml block 96G:96 x 0.2ml,具有12列溫度梯度,可設梯度溫度范圍為20-99℃,zei大溫度梯度跨度為30℃ block twin 48:兩個獨立控制的反應槽和熱蓋,每個都是48 x 0.2ml block twin 48G:兩個獨立控制的反應槽和熱蓋,每個都是48 x 0.2ml; 單槽具有8行溫度梯度,可設梯度溫度范圍為20-99℃,zei大溫度梯度跨度為20℃ | |
模塊溫度控制 | 升溫速率:96孔槽zei大4℃/s,48孔槽zei大4.5℃/s |
降溫速率:96孔槽zei大4℃/s,48孔槽zei大4.5℃/s | |
溫度控制模式:模塊控制、仿真的樣品管控制 | |
溫度范圍:3-99℃ | |
溫控準確性:< ±0.1℃ | |
溫度均一性:< ±0.4℃ | |
熱蓋 | 采用深凹設計的高性能智能熱蓋HPSL技術,防蒸發效果明顯好于普通的熱蓋 |
接觸壓力可調 | |
顯示屏 | 超大的1/4 VGA顯示屏 |
軟件功能 | 程序可通過表格或圖形形式顯示、斷電重啟功能、快速啟動程序功能、儀器自檢功能等 |
存儲能力 | 可建立30個用戶的文件夾,儀器自身可存儲350個程序,通過USB外接存儲器則無限量 |
接口 | 前后共2個USB接口 |
儀器重量 | 15kg |
儀器尺寸 | 264 x 289 x 400mm(W x H x D) |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離子液體與低碳能源研究團隊在離子液體結構調控及捕集CO2性能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系統闡明了不同離子液體二維化之后的結構特征及轉變機制,并對二維離子液體的CO2捕集性能......
利用直接空氣捕獲技術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會耗費大量能源和土地,而且成本高昂。為設計一種使用更少能源和土地的直接空氣捕獲過程,一個多學科團隊在20日發表于《焦耳》雜志上的一篇同行評議文章中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77.shtm科技日報合肥7月12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
作為僅次于發電行業的高碳排放行業,鋼鐵行業如今也面臨著碳減排的巨大壓力。從全球范圍來看,平均每生產1噸鋼需排放1.8噸二氧化碳。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10.65億噸,碳排放量約19.17億噸,占全國碳......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蘭亞乾團隊在電催化CO2還原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華南師范大學為該論文第一完成單......
6月15日是2022年“全國低碳日”,中國海油啟動的國內海上首個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經過近10個月的研發和建設,在山東青島基地正式完成項目全部設備的建造。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項目是恩平15-1油田群的配......
日本科學家開發出了一款新的碳捕集系統,其能以前所未有的性能直接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效率高達99%,且捕集二氧化碳的速度至少是現有系統的兩倍,成為迄今處理空氣中低濃度二氧化碳最快的捕集系統,有望開啟直......
將二氧化碳(CO2)還原為甲酸(HCOOH)等可運輸燃料是解決能源和碳資源短缺以及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一個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為此,科學家們開發了由光吸收基質(即光敏劑)和催化劑組成的光催化系......
5月15日,記者從山東科技大學獲悉,山東科技大學地科學院地質工程2000級校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吉濤博士團隊研究發現,3億年前大氣二氧化碳和氧氣濃度與現代大體相當。“約3億年前的晚古......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逐年增多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效減排和綜合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戰略與現實意義。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長期以來是催化領域中一大挑戰,而從分子水......